「天哪!我家瑋瑋體力也太好了吧!玩了一整天都不累」、「老師,您說我們家萱萱需要多活動,那麼她究竟要動多久呢?」,各位親愛的家長是否也有類似的疑問呢?我們都知道孩子們需要一定的活動量,而適當的活動、適當的放電,不僅可以讓孩子好好睡覺,當然對於家長來說,能讓孩子健康長大也是相當重要的一部分。 活動、運動對孩子來說很重要! 孩子們因處於發育的階段,不論肌肉、骨骼,運動對發育都相當有幫助,不只是提升肌力、肌耐力或心肺耐力,適度的運動同時還可避免肥胖,更可以提高小朋友平衡的能力、反應速度、靈敏度、進階運動技巧。 看到這邊,聰明的家長應該就可以瞭解到,鼓勵兒童運動是非常重要的喔!那我們的心肝寶貝到底要如何運動呢?事實上,孩子的運動內容應該要包含中高強度的活動,還有具衝擊性之運動喔!比如跳躍等等。 圖片來源: freepik.com 那麼,知道了運動的重要,我們要讓孩子動多久才是足夠的呢? 孩子需要多少活動量? 帶著孩子趴趴走一整天,沒想到到了傍晚,孩子還是活力滿點,媽媽反倒先沒電了,究竟孩子需要多少活動量咧? 根據文獻的建議,不同年齡孩子所需活動量如下— 若是1歲以下的孩子,主要以日常活動即可,例如: 4個月前趴姿活動為主 4-5個月開始學會翻身,可以練習翻身、翻滾練習 6-9個月學會爬行,不論貼地爬或離地爬,多鼓勵孩子爬爬可是好處多多喔!(延伸閱讀: 你的寶寶越級了嗎?爬爬很重要? ) 9個月以上則可以開始練習扶物走 總之,可以以依據寶寶的發展歷程(延伸閱讀: 真的是大隻雞慢啼嗎? - 認識孩子的發展里程碑 ),瞭解寶寶目前的動作程度喔! 那麼1-3歲、學會放手走的孩子們呢?可以參考以下建議: 每天計畫性的身體活動量>30分鐘 每天非計畫性身體活動量>60分鐘 也就是 除了睡眠時間外,不應安靜不動超過60分鐘 至於學齡前兒童則是會逐漸增加活動量: 每天計畫性的身體活動量>60分鐘 每天非計畫性身體活動量1小時至數小時以上 除了睡眠時間外,不應安靜不動超過60分鐘 那麼什麼是計畫性的身體活動呢?舉例來說,玩動態的遊戲、與同儕追逐、球類活動等,都可以算是計畫性活動,而非計畫性身體活動則像是一般行走、上下樓梯,又或是轉換姿勢等。 燃起小小運動魂 咦?大家是否很驚訝,上段文章中提到「除了睡眠時間外,不應安靜不動超過60分鐘」,覺得孩子怎麼可能有安靜不動的時候,但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