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3月, 2020的文章

牽絆一生的疾病 - 肌肉萎縮症

        近期instagram又開始發起一系列的挑戰,這突然讓小編想起很久以前,名人們之間也有發起一個冰桶挑戰!但大家知道當初為什麼會有冰桶挑戰嗎?   圖片來源:謝謝比爾蓋茲的貢獻         其實冰桶挑戰是源自於美國漸凍人協會 對 Pete Frates發起的募款邀請, Pete Frates是一位在27歲就被診斷患有 肌肉萎縮症─俗稱 漸凍人 ─的波士頓學院棒球隊明星隊長,當時的他接受邀請,並召集幾百人在波士頓廣場進行集體挑戰,此事也因此登上熱門新聞,許多名人紛紛效仿,活動的原意除了募款之外,最重要的是希望大家關注並了解肌肉萎縮症,那肌肉萎縮症到底是什麼呢? 何謂肌肉萎縮症(俗稱漸凍人)?         肌肉萎縮症是一種 運動神經元漸進退化 的疾病, 可 依退化部位和好發年齡 分為 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ALS)、原發性脊髓側索硬化症(primary lateral sclerosis, PLS)、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 SMA)、漸進性肌肉萎縮症(progressive muscular atrophy, PMA)和甘迺迪氏症(Kennedy Disease, also known as X-linked recessive spinobulbar muscular atrophy) ,其中以 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ALS) 在成人中最常見,也是我們今天主要要介紹的類型。         運動神經元包含 上運動神經元(upper motor neuron, UMN) 和 下運動神經元(lower motor neuron, LMN) ,肌肉萎縮症結合了兩種神經元的損傷,因此症狀可能同時有 下運動神經元損傷 所造成的 全身性肌肉萎縮、無力 或因皮質脊髓徑退化( 上運動神經元損傷 )導致 張力上升、反射增強、霍夫曼現象(Hoffmann sign)等反應 ,可參考圖表所示。 ※霍夫曼現象(Hoffmann sign): 為 上運動神經損傷 所導致的一種 病理性反射 。施測者 一手中食指夾住受測者中指,並用拇指叩擊其中指指甲部,若出現四指屈曲反射則為陽性(positive)。 ※巴賓斯基反

人生必修課-動作學習的實戰指南

上次我們討論過關於動作學習的一些觀念,這次我們將延續上次所提,實際討論如何好好學習一個動作。還沒看過上集的趕快動動手指: 延伸閱讀: 人生的必修課- 關於動作學習的基礎觀念 過往我們提到學習時,都認為除了先天資質的差異,「有志者事竟成」、「皇天不負苦心人」、「滴水能穿石」等等都在告訴我們最主要還是要不斷的努力,但其實你要 努力的方向與方法更為重要 , 練習不能讓你有好表現,好的練習才會成就好的表現 。 學習與表現 在開始練習之前,我們必須先了解到,我們 無法真正測試一個人是否學習完成某一件事 ,而只能藉由 當事人當下的「表現」來推測他的「能力」 ,來看個案的學習狀況。 怎麼練也是門學問?有效率學習的注意事項 練習時間越長越好? 傳統學習的觀念,時常建立在「多練多好」、「表現不好一定是練不夠多」等概念上,但慢慢的我們了解 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 ,尤其在動作學習這一部分非常要求練習時的專注力以及動作的品質。 所以在比較耗費體力的練習,像是 高強度運動 、 中風患者爬樓梯 等等,練習時要有適當休息,保持體力才能讓練習效果事半功倍。而相對的,在一些體力消耗較低的動作學習裡,像是 平衡訓練 、一些 動作技巧 的練習,只要學習者能保持專注,那較長的時間地反覆練習可以幫助動作模式的建立,學習效果會比較好哦! 複雜動作分開練- 分解動作練習 有在學音樂的朋友就了解,一定會遇到一首曲子總有 一些段落特別難 ,這時候一定會反覆練習那一小段,熟了之後再串聯起整首曲子。而我們遇到很複雜的動作時也可以比照辦理,像是中風後的患者要重新練習從躺在床上到站起來,而這動作包含了翻身、側躺到坐、坐到站,這時我們針對 個案動作執行較差的部分挑出來加強練習 ,最後再合起來練習一個完整的躺到站,就可以達到最好的動作學習效果。 延伸閱讀: 中風後的人森-需要重新學習的功能性動作 適時轉換練習項目、調整目標參數 在學習全新的動作時,可能會因為 反覆練習 或 挫折感爆棚 ,而大大降低學習的效果。例如一個籃球新手剛開始練習投籃時,一定都投不太進,這時我們可以先 換個練習動作 像是上籃,或是 調整練習目標的參數 ,像站近一點或是不同角度的練習,可以在大腦中建立更好的動作模式哦! 想像力就是你的超能力-心像練習 有時候想要

你需要了解的身心障礙證明-幾分鐘帶你一次看懂

  身心障礙者是物理治療師常常接觸到的人群之一,身心障礙人口為總人口的5%,由先天疾病至後天創傷都有可能達到領取身心障礙證明的資格 ,在居家、長照、輔具這種需要到宅的領域更為常見。 身心障礙的小常識 1. 身心障礙者係指下列各款 身體系統構造或功能 ,有損傷或不全導致顯著偏離或喪失, 影響其活動與參與社會生活 ,經醫事、社會工作、特殊教育與職業輔導評量等相關專業人員組成之專業團隊鑑定及評估, 領有身心障礙證明者 (以下略) 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 2. 身心障礙證明就是以前所說的殘障手冊,但他們 不等於重大傷病卡,也不是診斷書喔 ! 這是許多人會搞錯的。至於他們各享有什麼意義及享有什麼資源已經涉及社工領域了,就不在這兒說了。 3. 身心障礙相關法律的發展 1970「殘障福利法」立法 ,稱呼仍然為「殘障人士」,而「福利」一詞在社會中有著一種上對下的感覺。 ↓ 1997年改名為「身心障礙者保護法」 ,「殘障」正式走入歷史, 正名為「身心障礙者」 ,並也將福利改為保護,以平輩的關係取代了上對下的關係。 ↓ 2007年再度改名「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 ,落實了整個國家公平的精神。 4. 2012 年中開始推動新制,簡單來說就是要把所有身障手冊(綠色小卡)淘汰換成身心障礙證明(粉紅色小卡), 2019年7月11 已經全部完成更新 ,至今若尚未更新,則無法擁有身心障礙者的相關權利。 如何讀懂身障證明 有許多欄位是基本資料,確認身份用,我就不多解釋,今天就先從他的背面講起 障礙類別 新制障礙類別分為八大類,此八大類來自 ICF (國際機能、失能和健康分類) 專業間可以透過這個分類了解個案目前的障礙,但詳細解釋他的判讀實在過於複雜,ICF架構就留給後面再介紹,今天就以身障手冊上比較會看到的來講解。 小提醒:ICF碼是描述此個案的受限,不是診斷的名稱喔! 類別 第一類:神經系統構造及精神、心智功能。 第二類:眼、耳及相關構造與感官功能及疼痛。 第三類:涉及聲音與言語構造及其功能。 第四類:循環、造血、免疫與呼吸系統構造及其功能。 第五類:消化、新陳代謝與內分泌系統相關構造及其功能。 第六類:泌尿與生殖系統相關構造及其功能。 第七類:神經、肌肉、骨骼之移動相關構造及其功能。 第八類:皮膚與相關構造及其功能。 【 b 1 64

牽絆一生的疾病 - 多發性硬化症(下)

            哈囉~大家二二八連假放得還開心嗎??開心過連假的同時也不要忘了充實自己唷!         不久前,我們曾討論過關於多發性硬化症的症狀及流行病學,不過過了個年假,相信大家也都忘得差不多了,因此先幫大家複習一下多發性硬化症(參考: 牽絆一生的疾病 - 多發性硬化症(上) )。        簡單來說,多發性硬化症是一種神經傳導異常的疾病,可能造成全身功能異常,但不一定每個多發性硬化症都是同樣的症狀,有些症狀是持續惡化,有些症狀會緩解又復發,有些則隨著每次發作越來越嚴重,大概可以分成四種類型,如下圖: 疾病種類這麼多,該從何制定治療目標?         從前面的圖示可以看到,大多數的多發性硬化症類型,都有持續惡化的可能,因此 物理治療最主要目標就是:避免惡化加速、改善生活品質 ,聽起來容易做起來有很大的難度,生活品質的提升包含身體機能的恢復、自我照顧能力的增進等等,因此請患者及患者親友不要心急,跟著物理治療師一步一步解析,該如何幫助自己及親友。         多發性硬化症的治療,還是有幾點治療原則,根據1987年Gentile提出的動作任務分類標準,治療可藉由 漸進式改變功能任務內容及環境 來調整難易度,功能任務的學習建議可以先從 重複練習 開始,慢慢讓大腦建立一個模型,解決因神經系統損傷造成的缺損。環境的部分需參考患者的生活環境、工作環境等等來改變。         重複練習的時候,也要考慮甚麼時候給予患者回饋(延伸閱讀: 人生的必修課- 關於動作學習的基礎觀念 ),對於多發性硬化症患者來說,建議練習完一回, 治療師先不立即給予回饋,因為神經傳導較慢的關係,應給患者更多時間來自我省思(內在回饋) ,再由治療師進一步指導。 物理治療介入,何謂症狀治療?         因多發性硬化症的症狀變異不一,因此建議多發性硬化症可每天短時間多次運動,如果累了就休息,可以活動就動,但要注意天氣不可太熱或室溫不可太高,以免造成症狀加劇。多發性硬化症還有有些特殊症狀需做治療,以下幾點可特別注意: 1. 節省體力或能量消耗     制定運動內容時,須將 休息時間 也一起考慮進去,運動內容盡可能去除一些不必要的動作,讓患者可以在 最省力的環境下進行動作訓練 ,不一定要按照一般的動作模式進行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