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1月, 2021的文章

你的寶寶越級了嗎?爬爬很重要?

「我們家弟弟很厲害餒,他爬沒多久就站起來了!感覺他不太喜歡爬」,看到心肝寶貝站起來的那刻,相信許多家長心中都充滿感動,不過有些寶寶屬於越級打怪的玩家,也許爬行的動作練習不久,就先習得了站立的技能,甚至不喜歡、不再爬行,然而,爬行對發展中的寶寶可是相當重要的喔!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圖片來源:https://www.freepik.com/ 什麼?爬行還分兩種? 是的,爬行還分成「貼地爬」以及「離地爬」,在發展里程碑中,貼地爬會較離地爬早一些出現(延伸閱讀: 真的是大隻雞慢啼嗎? - 認識孩子的發展里程碑 ),寶寶會開始使用手、腳向前推進,慢慢練習交替動作鏈,直到離地爬時, 上下肢肌肉力量逐漸增加,協調能力也逐漸進步 。 所以爬行有那些好處? 首先,適度、適當的爬行,可以幫助寶寶發展 近端關節的穩定度 ,例如肩關節、髖關節,甚至脊椎穩定度,當寶寶抗重力撐起身體、維持姿勢、啟動動作、協調向前,這些步驟都能夠有效提升寶寶的上下肢、核心肌肉力量,若我們的近端關節能夠有足夠的穩定度、力量,遠端關節,例如手部,也才有穩固的動作基底,讓手部得以靈活的使用!爬行也影響了孩子 髖關節的塑形 ,而這樣的塑形對於未來孩子想要站立、行走更是重要。 圖片來源:https://www.freepik.com/ 不僅如此,爬行是一個需要手腳協調並用的動作,寶寶在爬行時,其實就在練習手腳的協調與雙側的協調喔!爬爬屬於對側動作型態,或稱為交叉動作型態,尤其離地爬,對寶寶的 胼胝體 發展有一定程度的影響! 那什麼是「胼胝體corpus callosum」呢?簡單來說,胼胝體是 左右腦溝通的橋樑 ,也就是胼胝體將兩個腦半球聯結起來, 不斷的將訊息往返運送,讓左右腦能順利協調、合作。而爬行的過程中會充分刺激胼胝體, 若能有足夠的爬行練習,寶寶的左右腦溝通橋梁也就會更強壯 ,對於孩子那些有趣的遊戲與活動,孩子更能有足夠的協調能力去應付與玩耍。 此外,爬行對於 姿勢控制 的發展中也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所謂的姿勢控制,即「 在空間中維持身體排列的能力 」,舉例來說,爬行時為了讓頭頸部、腹部可以穩穩地被撐住,周邊的肌肉群便會協調地彼此合作、收縮,久而久之寶寶的脊椎穩定也就隨著肌肉力量的發展而更加提升,面對之後更加需要抗重力、直立的姿勢、動作,如站立,孩子也能更加輕而易舉完成,並讓身體放在理想的排列上!也就是說,當孩

運動也有處方籤?(上)

         處方籤,意即為醫師開立之藥單,在中醫叫做藥方,主要針對個人不同病症開立不同藥品來治療病人症狀,那今天這個運動處方又是什麼呢?         因為動作控制不足而受的傷,最終還是需靠運動來康復。就跟不同藥物針對不同問題一樣,給予運動的制定時,身為治療師的我們也必須針對不同問題及症狀的病人,給予不同強度、頻率的運動,即為「運動處方」。 有些不適不單只靠藥物康復?         部分的慢性疼痛是無法僅靠藥物治療就能痊癒的,甚至有些病症西醫會直接跟你說,吃藥沒什麼太大的作用,很多是 由於肌肉骨骼系統甚至是神經肌肉系統異常導致的問題 ,吃藥或許可以針對急性期有很好的改善,但針對慢性期的長期效益並不大。         有些人可能會說,那吃中藥調息身體總可以完全好起來吧?吃中藥或許可以解決一些由五臟六腑導致的問題,但若搭配運動介入調整姿位筋膜,那內外兼具的治療效果不是更好嗎?何況中醫的治療不僅僅只有吃中藥那麼簡單,針灸治療和解傷也都是中醫治療的一部分,其中的解傷與針灸就和姿位調整及筋膜治療有很大的關聯性, 調養身體不是只要補充足夠的營養素就好, 良好的運動習慣 也很重要 唷! 制定運動處方前,先了解什麼人可以做運動         關於運動處方,我們先前只有提到有氧運動該如何設計(延伸閱讀: 挑戰心臟的極限?運動處方篇(上) 、 挑戰心臟的極限?運動處方篇 (下) ),今天則來聊點不一樣的,設計運動處方前,我們該先做什麼?         首要任務應該是要先 篩檢病人 !病人現況是否適合做運動,有沒有任何 不穩定、未處理、未控制、有症狀的 ,只要屬於運動禁忌症,均需禁止運動 ,例如未控制的高血壓糖尿病、不穩定的心絞痛、未處理的三尖瓣閉鎖不全、有症狀的主動脈瓣狹窄。         篩檢出較嚴重的個案加以排除後,下一步就是 了解個案資訊 ,個案在找你運動前有沒有什麼病史,有沒有 骨折病史?手術史?是否有進行化療或放療?是否有慢性病在服藥? 藥物是否會影響運動進行或運動強度,這些都要特別紀錄,才能協助個案制定更個人化的運動處方唷!         篩檢過並收集了個人資訊之後,再經由治療師或其他專業人員做運動測試, 評估風險及運動不良反應,依據不同風險分級(低、中、高)調整後續運動強度強化的時間點 ,高風險相對需要較多時間觀察,確定症狀沒有不穩定後再來調升強度。

滾筒放鬆- 每個人都需要的自我放鬆之旅-原則篇

過往腰酸背痛好像都是中老年人的專屬問題,畢竟人到了一定年紀之後就是慢慢開始退化...但近年來好像不論年紀為何, 大家多少都有些緊繃痠痛的問題 ,也進一步可以看到各式各樣的 保健身體的工具、保健食品、服務 等等,今天就要來跟大家介紹一個不求人的保健身體方式,也就是 自我滾筒(筋膜)放鬆 。 為什麼要做滾筒放鬆? 從整天待在沙發上的宅宅,到奔馳運動場上的運動員,每個人都想要身體舒舒服服地過生活,而我們總會因為 日常生活的各種姿勢、動作習慣,讓身體漸漸被塑型 ,也就是每個人都有自己「 比較常使用或操勞的肌肉、關節們 」以及「 比較少使用或陌生的肌肉、關節們 」。 這時,疲勞與痠痛就會漸漸地累積,假如 剛好你的生活又充滿不健康的元素 ,像是 晚睡熬夜、三餐不定時、營養攝取不均衡、不愛運動、有不良嗜好 ...這些種種因素將會更容易導致身體覺得緊繃疲勞,那除了改善這些不好的生活習慣,我們可以藉由自行操作滾筒放鬆,來幫助身體的肌肉、筋膜等組織中的水分、張力回復相對平衡均勻,促進身體循環、改善身體沉重疲勞之感,進一步讓身體在日常生活中顯得更輕鬆。 created by Racool_studio - www.freepik.com 我不能只伸展就好嗎? 很多人當感覺到身體有緊繃卡卡時,第一個聯想到的就是伸展緊繃的地方,感覺拉一拉好像就放鬆沒事了。但有時我們會發現, 伸展的效果好像無法維持太久 ,甚至有時候會 越拉越緊 的感覺... 可以試著想像一條 中間打了一個結的橡皮筋 ,假如我們將橡皮筋的兩端往兩邊拉緊,就會發現雖然整體長度增加,中間的結卻越來越緊,這個結就像是我們身體中比較緊繃的地方,正是為甚麼有時伸展沒有正面效果,反而弄巧成拙。 所以這時我們可以利用滾筒按壓的力量,配合肌肉筋膜的組織特性,讓身體一些緊繃的部位可以被慢慢放鬆,真正把「結」給解開。  created by freepik - www.freepik.com 可以利用哪些工具? 俗話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很多人都覺得,身體痠痛這種事,一定要買昂貴的按摩椅,或是到外面去給人全身按過一輪才舒服,但其實 隨手可得的網球、軟式棒球 ,到價格不貴的 按摩球、滾筒 ,都是自己操作筋膜放鬆的好工具。而放鬆工具的軟硬程度也是我們評量的重點,假如你是身體硬梆梆或是非常怕痛的人,那你可能就要選用材質稍微較軟的工具哦!相對的假如

腰酸背痛可能是你的薦髂關節出了問題?

      相信不少人有過腰痛甚至延伸到臀部或腳的疼痛,大部分都會診斷為椎間盤突出或是坐骨神經的問題,不過你知道有部分比例的下背痛可能源自於薦髂關節的失能喔!尤其是懷孕或剛生產的女性最容易有這類情況,那麼薦髂關節失能究竟是甚麼?又該如何處理?我們繼續看下去吧~ 甚麼是薦髂關節失能?   首先來了解一下甚麼是 薦髂關節 ,顧名思義就是 薦椎與髂骨的連接處 就是薦髂關節,而薦椎與髂骨看似黏在一起,但它們之間還是可以產生小幅度的動作(也就是髂骨會相對薦椎產生滑動,或是薦椎相對髂骨產生滑動)。而薦髂關節的功能就是 吸收來自上半身或下半身的壓力 ,另外關節周圍有強壯的韌帶及肌肉包覆,可以幫忙穩定關節、吸收壓力!   當薦髂關節的活動度因某些原因受到影響( 活動太多或活動太少 )或是兩邊 薦髂關節受力不平均 時, 薦髂關節的功能無法正常發揮,也就是我們說的薦髂關節失能 ,這時候可能還不會引發疼痛,但長期下來薦髂關節可能 產生發炎反應,接著演變成薦髂關節炎 ,這時候明顯的疼痛或僵硬就會出現。 紅色圈圈處為薦髂關節 哪些人需要注意?   薦髂關節失能大多發生於 年輕或中年女性 ,尤其是 懷孕 或 剛生產 的女性,以下幫大家總整理一些高風險的因子: 1.步態問題 :也就是走路有問題,很多人可能有先天性的 長短腳 或是 脊椎側彎 導致走路時薦髂關節承受的壓力不平均。 2.懷孕/剛生產 :由於懷孕整個重量上升加上賀爾蒙的影響,女性的 薦髂關節會變得比較鬆 ,在穩定性不足又要承重寶寶的情況下,非常容易發生薦髂關節失能。甚至一些女性在生產後一段時間薦髂關節還是鬆的! 3.意外受傷 :受到撞擊或是 跌倒 直接傷到薦髂關節。 4.重複性的活動 :需要跑走的運動、長期搬重物或是 久坐久站 ,這些活動容易使薦髂關節受力不平均。 5.下背手術 :有一些患者因為腰椎問題可能會進行 融合手術 ,而術後容易發生薦髂關節壓力不平衡的問題。 P.S.另外也有很多薦髂關節疼痛的人是找不到原因的! 有哪些症狀? 1.下背痛 :鈍痛或痠痛,通常只有一邊有症狀,少數會出現兩邊。 2.疼痛蔓延到髖關節、臀部或鼠蹊部 3.類似坐骨神經痛的症狀 :臀部延伸到大腿有發熱、刺痛、麻的感覺。 4.僵硬 :髖關節及腰椎的活動度受限,難以彎腰或爬樓梯。 5.慢跑、爬樓梯或將重量壓在某一隻腳上時,疼痛會加重 。 6.關節不穩 :在走路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