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4月, 2019的文章

輪椅解剖學-我說那個滾落去的輪子啊

   有一天小編評估到一個小兒麻痺個案,他是一位來自澳門的移民大哥,他用很開心得語氣跟我說,小弟弟你知道你們台灣是輪椅的王國嗎?   在其他國家取得輪椅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在台灣卻唾手可得。可見輪椅對我們的重要性,對於步行沒有效率或是沒有能力行走的人,輪椅就是他們的雙腳。   就拿鞋子當比喻好了,當我們在 買鞋的時候我們會依需求選擇不同的款式 ,像是球鞋 、皮鞋、拖鞋等等 ;Jordan 打籃球必須穿籃球鞋,但當他想去沙灘走走,那一定就會有其他選擇。 輪椅也是一樣,要出門散步的、要運動的、提供支持性的,都會有不一樣的建議! 評估輔具時有幾個重點會做考量 : 人 Human :個人狀況、疾病、習慣生活方式。 活動 Activity: 我們要執行的活動→出門、運動、散步、工作等等。 輔具 Assistive technology : 使用什麼型式的輪椅或是輔具才能協助個案完成活動。  最後一個重要步驟,也是最容易忘記的就是 環境 ( Contex)→ 在什麼環境使用?會受到什麼樣的阻礙? 內行人都怎麼表示輪椅尺寸?   首先最常看到的就是輪椅大小的表示方法 ,通常 我們會說 16 吋的輪椅或是 18 吋的輪椅,這個尺寸代表是 輪椅的坐寬 → 大約坐面的寬度。精確的話每家廠商測量的都不一樣,有些是以側擋板間距離,有些則是坐墊桿間距離。   第二點是坐到輪椅內, 左右需各留約一指幅 ,坐墊太寬會讓屁股在坐墊布上左右滑動;太緊則會擠壓。像高活動輪椅或競技用輪椅,則會建議剛好合身,以提供一定的穩定性也提升運動表現。    再來是後輪的部分,我們可以 大小 、 軸心位置 、 材質 來做分類: 輪子是不是越大越好?   大輪常見有 20~26 吋,主要是以自推族群為主,通常會加手推圈。如果沒有自推能力,可將手推圈拆除或直接使用小輪 ( 戒護輪 ) 就可以了。   根據輪子的大小通常會搭配相仿大小的手推圈,手推圈越大越省力但耗時、重量重。而競速輪椅則是大輪配小推圈,花更多力氣為了爭取時間。    大輪比較穩是個迷思 , 穩定度是看支持底面積 (Base of support) ,不管是大輪還是小輪,只要輪椅接觸地面的四點一樣,穩定度就沒差! 輪子配置的位置會有什麼影響?

膝蓋的痛,髂脛束懂-淺談髂脛束症候群 上篇

     從前從前,小茹是位每週固定會慢跑三次的上班族,平時除了跑步並沒有其他運動嗜好。在一個清風徐徐的夜晚,心情愉悅的小茹一時興起多跑了半小時,當下沒有不適,但隔天早上起床覺得 膝蓋外側緊緊的 ,但也不會對身體造成太大的影響。不以為意的小茹依然維持每週慢跑三次的頻率,殊不知一個禮拜後不適感沒有消失,反而越來越嚴重, 休息不跑症 狀會減輕,但一慢跑症狀就又出現了... 什麼?聽起心有戚戚焉?其實有可能是你的髂脛束在抗議啦~ 髂脛束?啥米碗糕?   是我們大腿外側非常強韌的一束肌腱,從我們骨盆的肌肉-闊筋膜張肌與一部分的臀大肌延伸出來,一路往下經過髖關節與膝關節,最後座落於小腿脛骨外上方。 長在大腿外側的肌肉與肌腱...啊我知道!它是幫助大腿打開的動作對吧?   髂脛束雖然在大腿外側,但它比起相連的肌肉長很多,比起其它肌腱也較堅韌,以至於當上方的肌肉在收縮時,髂脛束跟著移動的幅度很小。   所以髂脛束主要的功能並非把我們的大腿打開,而像是將下肢串聯起來的橋樑,傳遞髖部、骨盆帶的肌肉張力,保持我們在走路、跑步等活動時,身體不會往兩側傾倒,維持在良好排列的小幫手。 為甚麼我的髂脛束會有問題?是我平時待它不薄嗎?   髂脛束的問題常見於喜歡 慢跑 或是 自行車選手 ,因為長期於單一平面「 前後 」的運動,負責穩定的髂脛束也必須非常努力地工作,但訓練、伸展卻很少照顧到它,總有一天受不了就罷工抗議啦! 矢狀面的各種活動。  慢跑、自行車通常會活動到我們身體三平面中的前後平面較多,此身體平面也在解剖學中稱為「矢狀面」   就像龐大的車流量往返在橋樑上,卻沒有好好維護與加強橋樑的結構,總有一天會承受不了而倒塌。   與髂脛束相連在骨盆帶的肌肉- 臀肌 與 闊筋膜張肌 , 就是負責結構加強的肌肉,而這些肌肉的無力或是緊繃(以下統稱 失能 ),都會造成髂脛束的張力提高,進一步產生膝蓋的疼痛。 也不是每個慢跑的人都會有欸...那什麼樣的人較容易有這種問題呢?   除了前面所提到的,訓練只注重在單一前後平面的訓練,沒有顧及其它平面容易會有這樣的問題,還有幾點我們可以注意一下: 1. 熱身不足&沒有收操   運動前的 熱身 ,運動後的 緩和、伸展 ,是許多人知道,卻沒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