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8月, 2022的文章

寶貝這隻手怎麼比較不靈活?—淺談新生兒臂神經叢損傷

「為什麼我們家寶寶哭的時候,這隻手都沒什麼動作呢?」、「老師,新生兒臂神經叢損傷會不會好?」,說到 臂神經叢損傷 ,字面上看來,想必是 會影響孩子上肢的發展的傷害,但究竟這會給孩子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呢?這樣的損傷 會不會好? 作為家長又該怎麼給予孩子協助呢? 就讓我們一起繼續看下去⋯ 圖片來源: https://www.millesicenter.com/en/brachial-plexus-injury/ 什麼是臂神經叢損傷? 臂神經叢位於頸部到腋下之間,主要負責控制上肢,也就是從肩膀到手指的肌肉活動和感覺系統,當臂神經叢受損時,不僅會 影響感覺的輸入、造成麻痺,也會使肌力減弱、影響動作的品質 。 至於可能造成孩子臂神經叢受損的原因,則包含胎兒過大、生產過程不順利、臀位產、肩難產等等。所以 在寶貝出生之後,如果家長們發現寶寶手部的活動力下降或兩邊動作明顯不對稱、活動量不平均,且有異常軟弱、無力的現象,就應該接受進一步的檢查及治療喔! 分類及臨床症狀 雖然簡單來說,臂神經叢損傷影響的就是寶貝的手,然而臂神經叢損傷還可以依受傷部位分成以下幾種不同類型喔: 1.上臂型:占大多數,主要影響第五、六頸椎神經根,造成肩膀無法外展和外旋,也就是受傷側的手臂呈現內收、內轉,如下圖的寶寶,這種類型的損傷通常預後較好,大多可以自然恢復。 圖片來源: https://www.researchgate.net/ 2.下臂型: 主要影響第八頸椎及第一胸椎神經根,因為手指無法抓握或張開,常會看到寶寶手指成鷹爪狀無法握物。 3.全臂型:主要影響全部的臂神經,造成整個上肢無法活動,呈現軟癱、懸掛的姿勢,是相對預後較差的類型。 此外,由於孩子出生時即有肌力受損,因此在成長的過程中,可能也會伴隨一些動作問題,比如 產生不正確的習慣性動作、習慣不使用患側,或是兩側上下肢會有不對稱姿勢 ,簡單 來說,當孩子有臂神經叢損傷時,因為該側手臂不容易做出動作,感覺也較不靈敏,寶寶常會忽視了自己的患側手,久而久之,兩側動作發展的程度差距就會越發明顯,不僅如此, 有些孩子甚至因此可能會有不同程度的肩關節脫位或變形,以及關節活動受限。 該怎麼給予孩子協助呢? 當家中的寶貝有臂神經叢損傷,相信聰明的家長們都會適時尋求專業人員的協助!在寶寶出生後的 三到六個月 會以保守治療為主,比如復健治療,而早期且持續的治療,是避免其他

性交障礙—物理治療幫的上忙

        說到性交相關問題,早期研究大都是針對男性研究因其特徵更好突顯及強調,但近年來研究對象慢慢轉向女性,醫學上對於女性生殖器官上的了解比起男性本來就慢很多,更別提在觀念相對保守的亞洲國家,甚至連性交困難相關的統計資料都不易搜尋,找到較早期的資料為2005年由許秀娟專科護理師發表的「女性性功能障礙問卷評估」,內容提到112位受測者中,就有75位性功能障礙者(約66.96%),在那個相對保守的年代,調查出性交障礙結果的比例就已經高過六成,那這個問題,難道不該被重視嗎? 我該如何判斷自己是否有性交障礙?         針對男性有勃起相關的問卷,而針對女性則有「 女性性功能量表 (Female Sexual Function Index, FSFI) 」,此量表內容針對性欲、性興奮、陰道濕潤、性高潮、性滿意以及性交疼痛均有探討,內容如下,每個項目評分由0-5分,5分為「幾乎總是/總是」,0分則為「無性活動」,分數在26分以下則被認為有性功能障礙。 這些問題隱含的細節 不僅針對 生理結構 上,同時也包含了 心理、社會層面 的影響 ,傳統觀念、社會經驗及自身對性的記憶都可能是引發性功能障礙的因素之一,因此性功能障礙的介入絕不單單是婦產科醫師或治療師介入這麼單純,同時也需要心理諮商師等不同專業一併合作,必要時也可能需要身心科醫師介入,對於性功能障礙者的治療會更有幫助。         除了問卷調查, 理學評估 也很重要 ,包括 骨盆腔器官是否脫垂、陰道是否有外傷或感染、巴士腺體 (負責分泌陰道潤滑液) 是否有發炎囊腫等等,或者觸診陰部外層至深層肌肉是否有肌肉痙攣/鬆弛的問題,婦科相關的手術疤痕是否沾黏 ,這些的評估也都會影響後續治療的方向。 性交障礙的原因為何?該從哪尋求協助?         透過問卷了解到心理及生理是否有影響後,透過理學檢查可以得知,是否有上述提到的狀況導致陰道不夠濕潤造成性交障礙,談到就醫之前,我們先用下圖來解釋一下為何陰蒂高潮、陰道濕潤等對於是否能順利進入完美的性愛有很大的關係。         所謂前戲不見得都是刺激陰蒂,也可以透過刺激陰唇增加充血帶起高潮,只要是自身可以感到舒適的方式都可以,透過徒手的刺激可以帶起神經敏感,讓性器官充血將高潮感推疊進而達到陰道濕潤,甚至引發不自主的肌肉收縮,可以讓伴侶的性器官進入時的摩擦感下降、抽吸感上升,使

翹臀中看也中用- 全方位臀肌訓練

  上篇我們了解了臀大肌在日常生活中的三種重要功能(延伸閱讀: 臀肌知多少? )分別有 姿勢的維持、肌肉延展支撐 以及 肌肉縮短出力 。很多對於臀大肌的訓練方式都能有效刺激肌肉收縮,但對於臀大肌實際於日常生活應用的功能上並不一定能有效的進步,就讓我們今天來看看有甚麼方式能加強日常生活中臀大肌的應用吧! 趴姿髖後伸 - 找到正確大腿伸直的位置,練習臀肌的收縮 上半身放鬆趴在腰部高度的桌子或床旁邊,單腳慢慢向後踢直,直到屁股下緣靠近大腿處有出力感,下肢與身體呈一直線。 注意:腰部在踢腳時不跟著移動,下腹需要微微收緊的感覺。 站姿手碰對側腳 - 找到臀肌延展支撐的感覺 這動作我們可以用不同的變化來一步一步強化臀大肌的功能。 慢速控制 雙腳前後站,將重心80-90%放在前腳,後腳腳尖輕輕點著,用與後腳同一側的手慢慢往下延伸去碰前側腳掌,身體重心應保持一致,會覺得前腳屁股後外側有被延展的感覺。 注意:活動角度不夠碰到腳也沒關係,往前腳掌方向延伸到自己可以保持平衡的位置就好。 負重 基本同上,只是在往下延伸的手給與重量,一樣慢慢往前腳大拇指內側的方向做延伸,重心保持不變,感受前腳屁股後外側控制身體慢慢下放。重量可以幫助身體更好找到重心,以及給予肌肉更高強度的刺激。 快速來回 最後可以加一點速度與在最底處加一點回彈的感覺,可以加強延展-收縮的動作過程,以及整個身體的連結。 手扶牆髖伸 - 誘發大腿推進時的完整動作 雙手扶牆雙腳前後站,後腳腳掌從外往內側做一個推進的動作,順勢把骨盆向前推,進一步帶出髖關節與膝關節內轉、伸直的動作。 前後交叉步+肩推 - 輕度爆發整合臀肌功能 藉由前後腳快速交換前後位置,讓手持負重可以藉臀部力量將啞鈴往上做出肩推的動作。 注意:重心80-90%都是置於前腳,記得在快速換腳的過程不要讓重心跑掉囉! 過往對於臀大肌的訓練一定可以讓你有個迷人的翹臀,但實際有沒有幫助你的身體動得更靈活更有力量勢必要打上個問號,藉由了解其功能,再給予相對應的訓練,更能有效全方位提升臀大肌的功用,讓你擁有中看也中用的翹臀! 我是 #動次動編 一名在體育圈打滾的運動物理治療師,喜歡運動更喜歡用運動當作治療介入的手段。相信動作的問題需要靠動作來解決。努力讓這社會更認識物理治療,更了解運動的好,希望大家都能一起動次動起來!

肌肉拉傷- 每個人一定經歷過の痛

     在這運動風氣盛行的時代,相信每個人多少都有拉傷的經驗。但你認真的了解過什麼是拉傷嗎?而受傷後能不能動它?要做什麼樣的治療才能恢復最快?種種這類的問題大家一定都有疑問過。今天就讓我們來認識什麼是肌肉拉傷以及如何對症下藥吧~ 什麼是肌肉拉傷?   首先我們來簡單介紹肌肉的功能,肌肉是由許多 一束束的肌纖維 所組成。藉由神經的支配,我們可以使肌肉收縮或拉長來達到我們想要的動作。而肌肉通常會跨過關節分別連接到兩端的骨頭處。所以 當今天肌肉過度的收縮 就可能拉斷肌腱附著骨頭的部位,而相反的 當肌肉在過度拉長的位置 也會造成肌肉的撕裂傷或斷裂。→ 這些狀況下造成的肌纖維破壞就是肌肉拉傷 。 圖片來源: Google   根據肌纖維破壞的程度我們又可以分為三級: *第一級 :肌纖維輕微的破壞(約<5%的肌纖維受傷),輕微影響肌力與動作。 *第二級 :更嚴重的撕裂傷但還不到全斷。通常已經嚴重影響肌力與動作。要 回到正常運動至少需要2-3個月 。 *第三級 :肌肉或肌腱全斷。受傷當下會伴隨腫脹,因此較難當下診斷出來。通常需要手術的方式重新接回。 圖片來源: Google 容易造成拉傷的原因   急性拉傷大多發生在突然間或非預期的狀況下,大多時候會認為只有在較激烈的運動下才會發生,但其實走路、跳躍、跑步、舉東西或一個簡單的動作都有可能發生。以下列出幾個容易拉傷的原因: *運動前沒有適當暖身 *柔軟度不佳 *身體狀況差 *身體負重太大 *疲勞 *天起冷,容易造成肌肉緊繃僵硬 *長時間維持在不好的姿勢下 *重複性的動作:例如運動員   症狀   拉傷當下的症狀,簡單來說就是發炎反應。但依據不同人的狀況還是會有些許不同。以下列出一般的情況: *突然間的疼痛 *聽到"啪"一聲或類似斷掉的聲音(大概就是你喊出:喔,X!的霎那) *腫脹、瘀血 *刺痛的部位在肌肉上 *肌肉僵硬、痙攣 *肌肉無法使力、動作受限 *受傷的肌肉用力時,疼痛會更明顯 醫師如何診斷?   對一般人來說,大多的拉傷都算輕微的。如果你發現過了一週情況仍然沒好轉或是更嚴重,那就要趕快去看醫生囉!   在判定的過程中,主要 先釐清肌纖維損傷的程度 ,才能迅速安排適合的治療方式。首先會根據你的

憨直可愛的唐寶寶─淺談唐氏症

  看著孩子笑起來憨厚可愛,臉圓圓、身體又軟綿綿,這樣療癒人心的笑容來自「唐寶寶」,咦?「唐氏症」究竟是什麼呢?在唐寶寶的成長過程中,家長們又可以提供什麼樣的協助?繼續往下看,聽我娓娓道來… 圖片來源:https://www.livescience.com/down-syndrome 唐氏症是什麼? 唐氏症(Down syndrome),是一種染色體異常而造成的基因遺傳疾病,其中,高齡生育會有較高的風險讓寶寶罹患唐氏症,而35歲以上的女性,生下唐氏症兒的風險會更高,也就是唐寶寶的發生率會 隨著孕婦生產年齡增加而提高 ,是新生兒最常見的遺傳性疾病之一。 唐寶寶會有什麼特徵? 唐寶寶的常見生理特徵有:臉較扁平、頭部較小、頸部較短、嘴巴小且舌頭突出,甚至舌頭肌肉缺乏張力導致鬆弛下垂,還有比起其他寶寶,手指較短、手掌較寬、掌紋較深等,通常唐寶寶的身材也會較為矮小。 此外,唐寶寶在 動作、認知及心理發展方面 也會較其他孩子來得不足,比如動作方面,唐寶寶大多 肌肉張力不足 ,身體較為軟綿綿,關節、骨骼也會較為不穩定,對於較為費力的動作會有些排斥,而心理、智能及社交情緒上,唐寶寶智能發展也較其他孩子慢,注意力較難集中,可能會有輕度、中度智能障礙,但當然也有智能與常人無異的孩子,有些唐寶寶甚至會有聽損、近視或其他先天性疾病,如心臟、腎臟疾病等,那麼究竟什麼時候需要看醫師呢?如果家中的寶貝出現以下症狀,請盡速就醫: 1. 有胃腸問題,例如胃痛、胃脹、嘔吐。 2. 有心臟問題,例如嘴唇或手指變色、呼吸困難、吃東西或正在做什麼時會突然動作困難。 3. 肢體動作改變或無法做出想做的動作。 4. 出現精神症狀,例如焦慮或憂鬱。 說到這邊,我們可以知道,唐寶寶出現的特徵、症狀遍佈全身,且包含生理、心理的不同層面,所以對於孩子的照顧,也會需要顧及這些層面喔。 那麼唐氏症會好嗎? 由於唐氏症是基因相關的問題,所以目前還沒有有效方法可以完全「治癒」唐氏症,但經過不斷練習與學習,唐寶寶還是能盡可能做到生活自理,甚至與常人幾乎無異!唐寶寶跟其他孩子一樣, 在成長過程中都需要大量的學習、刺激 ,如果家長願意多讓唐寶寶去學習,他們成長的情況絕對能夠讓你看得見! 圖片來源:https://www.freepik.com/ 早期療育對唐寶寶的重要性 那麼,究竟要如何協助唐寶寶,提供他們學習機會呢?事實上, 「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