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家寶寶哭的時候,這隻手都沒什麼動作呢?」、「老師,新生兒臂神經叢損傷會不會好?」,說到臂神經叢損傷,字面上看來,想必是會影響孩子上肢的發展的傷害,但究竟這會給孩子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呢?這樣的損傷會不會好?作為家長又該怎麼給予孩子協助呢?
就讓我們一起繼續看下去⋯
圖片來源: https://www.millesicenter.com/en/brachial-plexus-injury/
什麼是臂神經叢損傷?
臂神經叢位於頸部到腋下之間,主要負責控制上肢,也就是從肩膀到手指的肌肉活動和感覺系統,當臂神經叢受損時,不僅會影響感覺的輸入、造成麻痺,也會使肌力減弱、影響動作的品質。
至於可能造成孩子臂神經叢受損的原因,則包含胎兒過大、生產過程不順利、臀位產、肩難產等等。所以在寶貝出生之後,如果家長們發現寶寶手部的活動力下降或兩邊動作明顯不對稱、活動量不平均,且有異常軟弱、無力的現象,就應該接受進一步的檢查及治療喔!
分類及臨床症狀
雖然簡單來說,臂神經叢損傷影響的就是寶貝的手,然而臂神經叢損傷還可以依受傷部位分成以下幾種不同類型喔:
1.上臂型:占大多數,主要影響第五、六頸椎神經根,造成肩膀無法外展和外旋,也就是受傷側的手臂呈現內收、內轉,如下圖的寶寶,這種類型的損傷通常預後較好,大多可以自然恢復。
圖片來源: https://www.researchgate.net/
2.下臂型: 主要影響第八頸椎及第一胸椎神經根,因為手指無法抓握或張開,常會看到寶寶手指成鷹爪狀無法握物。
3.全臂型:主要影響全部的臂神經,造成整個上肢無法活動,呈現軟癱、懸掛的姿勢,是相對預後較差的類型。
此外,由於孩子出生時即有肌力受損,因此在成長的過程中,可能也會伴隨一些動作問題,比如產生不正確的習慣性動作、習慣不使用患側,或是兩側上下肢會有不對稱姿勢,簡單來說,當孩子有臂神經叢損傷時,因為該側手臂不容易做出動作,感覺也較不靈敏,寶寶常會忽視了自己的患側手,久而久之,兩側動作發展的程度差距就會越發明顯,不僅如此,有些孩子甚至因此可能會有不同程度的肩關節脫位或變形,以及關節活動受限。
該怎麼給予孩子協助呢?
當家中的寶貝有臂神經叢損傷,相信聰明的家長們都會適時尋求專業人員的協助!在寶寶出生後的三到六個月會以保守治療為主,比如復健治療,而早期且持續的治療,是避免其他併發症及達到功能恢復的重要因素喔!
及早介入、及早治療,除了幫助孩子們盡早進行動作訓練,早期療育的治療計畫中,也會協助避免孩子忽略患側,同時適當提供感覺刺激,確保神經逐漸復原時,能盡速恢復功能性活動。而作為愛護寶貝的家長,可以多多鼓勵孩子做兩側肢體同時參與之活動,比如爬行、丟接球等,都可以協助孩子練習手部動作。
圖片來源: https://www.freepik.com/
另外,時間是神經恢復的最重要因素,若孩子越早有出現恢復的跡象,比如動作表現進步,往往預後越好,也越有機會能達到完全的功能恢復。然而,仍有少部分的個案,無法以保守治療治癒,此時便須尋求外科手術介入,若六個月後寶貝仍沒有明顯的神經功能恢復,家長們就應該要進一步諮詢專業人員、安排其他檢查囉!
大家好我是 #仙女編
身為與孩子們共舞的物理治療師,除了當孩子王、培養娃娃兵之外,還希望透過簡單的文字讓大眾更瞭解兒童早療的內容,同時也藉由資訊的分享,使大家能深入認知物理治療能提供的各項協助!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