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2月, 2021的文章

什麼是發展性髖關節發育不全?

「大家都說使用寶寶揹巾時要注意寶寶的姿勢,否則會讓寶寶的腿發育的不好,這是什麼意思呢?」在先前的文章,我們提到過使用揹巾時需要將寶寶擺位在正確姿勢( 延伸閱讀: 你抱對了嗎?寶寶應該怎麼抱 ) ,除了保護寶寶的脊椎外,也是為了支撐寶寶的髖關節喔!那麽⋯所謂的髖關節異常、發展性髖關節發育不全,到底是什麼樣的情況呢? 圖片來源:https://dontforgetthebubbles.com/diagnosing-ddh/ 什麼是發展性髖關節發育不全 髖關節是一個球及凹窩的關節,球是指股骨(大腿骨)的頭部,凹窩則是骨盆的一部分,又名髖臼,髖關節是連接大腿骨與骨盆之間的重要關節,負責支撐身體與協助力量的傳遞。 圖片來源:https://mobilephysiotherapyclinic.in/perthes-dieases-and-physiotherapy-management/ 而發展性髖關節發育不全,簡單來說,指 股骨頭與髖臼間的不正常排列,廣泛涵蓋了關節不正常發展導致的嬰兒或幼童時期髖關節異常 ,而髖臼發育異常包含髖臼窩過淺或面向不正確的方向等,也就是股骨頭和髖臼之間沒有達到好的穩定性,造成髖關節有不穩定、半脫位或完全脫位。另外, 髖關節的發展多落在出生後到18個月前後,3歲後髖關節的發展就會緩和下來 。 說到這邊,各位家長們是否有些好奇,自己該怎麼檢視寶寶的髖關節有沒有異常、髖關節發育異常的孩子會有什麼表徵呢?首先,我們可以看看寶寶的 髖外展時角度有沒有受限,以及臀部摺痕是否對稱或兩隻腳股骨的長度是否一致 喔! 圖片來源:https://radiologykey.com/infant-and-pediatric-hip/ 造成發展性髖關節發育不全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會造成發展性髖關節發育不全的原因通常是多重的,如家族史、全身韌帶鬆弛、環境因素、胎位不正等,且根據統計,發展性髖關節發育不全好發於 女孩 ,尤其第一胎孩子,而兩側相較之下,發生在左側的機率又更高一些。此外,出生後的姿勢不良,也會增加髖關節發育異常的風險,所以出生後還是要給予寶寶正確的擺位喔! 那麼髖臼異常究竟會對孩子造成什麼影響呢? 當孩子開始行走後,若有一側的髖關節發育不全,走起路來兩邊的 步幅與動作就會不對稱 ,若是雙側髖關節發育不全,還可能會有 鴨步式步態 ,走路便會搖搖晃晃的,此外若髖臼過淺,這

運動也有處方籤?(下)

上次提到了運動處方籤是什麼,忘記的朋友歡迎回顧: 運動也有處方籤?(上) 。運動處方就跟吃藥一樣,有規定一天幾次,一次多久,並且建議一週執行幾次的運動,內容包含 運動頻率、運動強度、運動類型及運動時間 四大項,那我們在臨床實務上,除了使用6分鐘行走測試和200公尺行走測試來取得預測值之外,還有什麼方式呢?帶大家來聊聊醫院常用的運動測試! 醫院最常用—心肺功能運動測試         主要是在治療師或醫師全程監督下,請受測者穿戴特殊器具進行跑步機或腳踏車等活動,不同運動模式可能適合不同類個案(如上圖),運動的同時由電腦進行 血液動力學、氣體相關分析 ,分析結果除了血壓心跳之外還有許多與氣體相關的專業數據,這邊先來解釋一下為何需要進行氣體分析。         每次運動會隨著強度不同而有不同喘的程度,隨著活動強度的改變,每次運動時換氣排出的各種氣體比例可能有所不同,這也會反應了心血管當下的狀態, 畢竟肺循環與體循環最大的目的也是以 交換氣體 為主 。下面幾個數值也可以拿來當運動強度的建議範圍: 最大攝氧量(VO2peak) 每個人每公斤體重可以攝取的最大氧氣量 此數值為常用的預後指標,因為它與心輸出量(Cardiac output)、換氣能力、慢肌纖維等都有直接關聯。 呼吸代償點(RCP) 身體的能量來源由有氧轉成無氧取得 。 此時 無氧呼吸比例提升,乳酸大量產生,肌肉開始疲乏 。 此階段除了呼吸速率快速提升之外, 乳酸堆積的速率已經開始大於身體排出速度 。 換氣閾值(VT) 此時 無氧呼吸開始出現,乳酸濃度開始上升但仍有部分來自有氧代謝 。 此階段 呼出的二氧化碳量開始快速增加,需要靠呼吸速率提升來排出 。 運動強度因人而異,中等強度建議在換氣閾值(VT)至呼吸代償點(RCP)之間,如下圖: 訓練到什麼程度,病人足以應付生活?         一般日常活動強度常以 代謝當量(METs) 來代表。每項家務事、辦公方式甚至娛樂模式都有不同的代謝當量對照,可參考 Compendium of Physical Activities(2011) 所提供之對照表預測每位個案的目標運動總量,什麼是運動總量呢? 運動總量 = 強度(METs)*時間(分鐘)*頻率(幾次/周)         從上面的公式可以看到總量主要與 時間、頻率、強度相關 ,其中時間、 頻率是指從事這項活動的頻率

自我放鬆實戰演練- 下肢篇

  上次我們與大家分享自我放鬆的重要性,以及原則大方向為何(延伸閱讀: 自我滾筒放鬆的原則 )這次我們就要來直接實戰演練!先從下半身開始,與大家分享幾個一般人常見容易有緊繃的地方,以及如何隨手可得的一顆小球(網球、軟式棒球、筋膜放鬆球...都可以使用)來達到有效的放鬆效果。 腳掌 腳底是我們站立與走路時與地面接觸的部位,長期操勞下難免有些操勞緊繃,這時我們可以沿著腳掌的邊緣(一個倒三角形),找尋比較緊繃的位置去做放鬆。 小腿內側 小腿內側我們可以沿著脛骨內側邊緣往下往後一點,去找到附著在後側的脛後肌,很多在做許多跑動或是走比較久的時候這裡都會比較容易緊繃,輕壓下去就會有很明顯地感覺。 我們可以沿著脛骨從上往下去找到緊繃的地方,用球壓住後輕輕活動腳踝即可。 小腿後側 小腿肚大概是大家最想要放鬆第一名了!小腿後側緊繃時容易形成大家比較不喜歡的蘿蔔腿,這時我們可以沿著小腿肚的弧線,往下找到弧線消失的地方,也就是小腿肌肉與肌腱的交界處。通常是靠近腳踝約1/3的位置。 大腿內側 不論是久坐或久站的生活型態,膝蓋可能都會是容易有問題的部位,藉由讓大腿內側的肌肉稍微活絡放鬆,都能讓膝蓋比較舒服哦! 我們可以找到大腿靠近膝蓋的內側緣,找到稍微比較緊繃的地方進行放鬆。 大腿前外側 大腿前外側對於常跑步、運動員來說是比較容易產生緊繃的部位,我們可以先摸到骨盆前側凸凸的骨頭,接著把手掌掌跟貼在上面,無名指與小指的部位就是大約我們需要放鬆的地方。 大腿後側 小時候大家一定都測過坐姿體前彎,而很多柔軟度較差的人很容易覺得大腿後側會有緊繃的感覺,這時候我們可以針對臀部與大腿後肌的交界處去放鬆。沿著屁股的弧度找到交界處,並坐在球上放鬆。 臀部 臀肌是我們人體中強而有力的肌肉,也是現代人缺乏訓練的肌肉,那在訓練之前我們也可以先做一點放鬆來鬆動它哦! 我們可以試著手插腰,食指中指放在骨盆前側凸凸的位置,而大拇指的位置就是我們的放鬆目標啦!通常為臀部的外上側,壓下去也會有明顯的痠痛。 以上就是下肢常見可以進行自我放鬆的地方,每個人身體狀況不同,假如自我進行放鬆後不適並無好轉,請記得尋求專業人員的協助,而不是拼命放鬆哦! 我是 #動次動編 一名在體育圈打滾的運動物理治療師,喜歡運動更喜歡用運動當作治療介入的手段。相信動作的問題需要靠動作來解決。努力讓這社會更認識物理治療,更了解運動的好,希望大家都能一起

網球肘疼歸剛欸?!

     相信網球肘應該對大多數有運動的人不陌生吧!看似因為打網球才會有的疾病,其實只要你需長時間使用前臂,例如油漆、木匠或是廚師等等,都有非常大的機率有網球肘。而為何很多人都一直好不了或是重複發生,答案在我們之前寫過的文章,各位可以搭配一起閱讀會吸收更好唷!(文章回顧: 介於好跟沒好之間? 難纏の肌腱炎 ) 何謂網球肘?   首先來認識一下手肘,肘關節是由 肱骨、橈股及尺骨 三塊骨頭組成,而在肱骨的外側有一顆比較突起的位置叫做 外上髁 (也是很多人疼痛的位置)。而前臂的 伸直肌肌腱 會連接在這顆骨突處。所以當我們做出類似 催機車油門的動作 時,前臂的伸直肌就會開始出來工作拉動我們的手掌與手指。在 肌肉收縮的過程中也同時會拉扯到我們剛剛提到的伸直肌肌腱 。   當我們需要重複性的使用到前臂的伸直肌時, 伸直肌肌腱或肌肉可能因累積性的疲勞造成微小撕裂 ,最後產生發炎疼痛,這也是為甚麼大家痛的位置都是手肘外側(伸直肌肌腱連接到骨突出的位置)。 改編自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Arm_Bones.png 成因   網球肘最大宗的原因就是 重複性的使用 ,以下為大家整理所有可能的成因: 1.過度使用 :過度使用伸直肌(反手拍的動作)使伸直肌肌腱承受不住多餘的壓力而受損。例如:打網球、壁球、擊劍、舉重、畫家、水管工、打字、切食物...等等。 2.不適當的動作技巧或使用不適合的球拍/器具 3.沒有原因 :有些網球肘並非過度使用造成的,找不出特定原因。 圖片參考: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Roger_Federer_2012_Indian_Wells.jpg 症狀   網球肘的疼痛通常都是 慢慢發生 的,並且隨著時間 越來越痛 ,也無明顯的受傷。最容易辨別的方式就是 每當使用完前臂就會更不舒服 ,如上述舉例過的活動(打網球、打字...)。 常見症狀如下: 1.手肘外側(伸直肌肌腱到外上髁的位置)疼痛,按壓會更痛 。 2.抓東西無力 3.有時候晚上睡覺會疼痛 4.疼痛可能會往上臂或前臂延伸 診斷方式   通常單純的發炎大約會在幾周內復原,若你的疼痛一直持續並且都沒有好轉,就要趕快找醫生做檢查囉!   在就醫時, 有清楚的症狀描述及工作/生活/運動習慣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在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