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大腦」標籤的文章

人生的必修課- 關於動作學習的基礎觀念

    大部分國高中生念書時總是覺得書本的知識很無聊,想說反正長大脫離學生後感覺也用不到?(但也不全然是事實啦~)那動作呢?你不學習的話就永遠都只能 像嬰兒一樣躺在床上了 …     在之前我們討論過 動作是如何產生的 ,以及 動作控制的重要性 和它 出問題時會發生甚麼事 ~ 快來複習一下: 動作控制無所不在-你是身手矯健還是笨手笨腳?     那要如何去改善我們的動作控制呢?很簡單,不會的就是「 學習 」嘛!     從小到大其實我們一直都在學習動作,完美詮釋「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我們知道學運動要有人教、學跳舞要有人帶你跳,但好像從來沒有人在 教怎樣做動作 ,別以為基本就可以直接跳過到下一章,這次我們就來稍微了解一下關於動作學習的核心元素吧! 動作學習很難嗎?阿就跟著做一樣動作就好了齁     一個簡單的動作,背後身體運作的機制都是非常複雜,舉例來說 手抬起來打開櫃子 的動作,身為正常人的你一定輕鬆隨意,但在這之中,每個 關節活動的角度 、 大腦要徵召的肌肉 、每條肌 肉間協調出力的次序和出力大小 …其實背後工程浩大呢!     還記得小時候第一次騎單車的時候嗎?是不是東倒西歪滿滿挫折感?學習像是 跳舞 、 打球 、 極限運動 等這些都是由 無數動作連貫而成的動作 ,假如沒有經過 刻意地反覆練習 ,是很難直接模仿而做出來的。 動作目標參數的改變,就是另外一個動作     同樣是打開櫃子的動作, 櫃子高矮 、 櫃子門的重量 、 側開的還是抽屜型 、 人站立的位置 … 只要一點點不一樣,對你的大腦和身體來說就是 很大的變化 ,上述所提組合成一個動作的元素(肌肉出力大小、順序、關節角度…)可能就全部都會改變。 那我們一生中要做這麼多動作,怎麼可能學得完?     假如一個微小的改變對你來說都是一個需要重新學習的動作,那光是用想的就快累死啦!就算大腦容量無邊無際也會沒辦法負荷的吧。其實我們的人體非常聰明,從小時候我們從最基礎的 翻身、坐、站、走路、跑步、跳躍 等這些身為 人類的基礎動作能力 開始學起,慢慢地當我們要學習更複雜的動作時,我們會將過去所...

牽絆一生的疾病 - 多發性硬化症(上)

       先前與大家提過退化性疾病是甚麼(參考: 牽絆一生的疾病 - 巴金森氏症篇 ),主要因中樞神經系統退化導致疾病的不可逆,這次則要與大家討論一個,大家相對較陌生的疾病:「 多發性硬化症」 ,許多人都不了解什麼是多發性硬化症,是會變得很僵硬的疾病嗎?甚至有患者曾經問過小編我說,我是不是得了漸凍人疾病?其實多發性硬化症與漸凍人是完全不同的疾病,雖然都是進行性疾病,卻有不同的病程及致病原因,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認識多發性硬化症吧!       甚麼是多發性硬化症 ?          多發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 MS),是一種發生在 中樞神經系統的神經纖維慢性發炎的髓鞘脫失 ,又稱 去髓鞘化(demyelination) ,目前造成去髓鞘化的原因尚不明確,有些認為是不明感染導致自體免疫系統攻擊、破壞髓鞘。         中樞神經系統及周邊神經系統都有負責傳遞訊息的神經細胞,為了要讓我們的神經傳導速度變得更快,身體會製造 髓鞘 (myelin sheath),使神經傳導變成跳躍式傳導,傳導速度加快,在中樞神經系統,負責製造髓鞘的主要是 寡樹突膠細胞 ( Oligodendrocytes ) ,而周邊神經系統則是 許旺細胞(S chwann cell ) ,當 神經纖維發炎造成去髓鞘,將嚴重影響神經傳導速度,進而影響全身功能 。 一層一層像灌腸的東西,即為「 髓鞘 」         多發係硬化症常見發生於較冷區域,年輕女性及白人居多,目前研究指出發病年齡介於20-40歲,高峰期為30歲,女性與男性發生率比為2:1,而常見去髓鞘化的部位是腦室旁白質、視神經、脊髓與小腦腳,目前尚無標準明確的治療方式,主要以症狀治療、減少復發率為主。 多發性硬化症的分類有哪些?         多發性硬化症,在臨床觀察到的主要分為四種類型,其中以復發緩解型最多。 1. 復發緩解型(Relapsing-Remitting Multiple Sclerosis, RRMS) ...

腦傷大解密 - 物理治療介入與處置

              哈囉大家好~又到了腦傷大解密的時間了。         上個月,我們提到了腦傷評估的部分,和極可能遇見的症狀,大家可以回頭看看之前的文章,回顧一下腦傷的相關資訊( 腦傷大解密-物理治療的評估在幹嘛? ),那麼今天的文章,則是延續前面提到的,針對這樣多重變化的腦傷患者,在訂定治療的計畫到底該注意些甚麼呢?有甚麼事項是需要特別注意的嗎? 關於腦傷,治療的大方向是?          腦傷的物理治療,首先應考慮的是 患者認知 與 行為功能程度 。 前一篇文章中有介紹關於腦創傷後分期,由「 瑞秋洛斯阿米哥斯認知 功能 程度量表 ( Rancho Los Amigos) 」分為八期,每一時期在認知其行為能力的表現上都各有不同,因此針對不同時期所應給予的治療計畫也有所不同。         腦傷患者的復健治療通則應考慮「 積極治療、長期管理 」,腦傷患者的復原程度,受到腦傷的種類、嚴重度、心理性及可能的併發症等等因素影響而有所不同,想要幫助腦傷病人回歸學校或工作岡位,整個醫療團隊須制訂短期及長期目標,尤其是長期目標!         長期目標的制定關乎到病人的家庭經濟、親情關係的發展,甚至病人期望自己所能達到的社會角色,這些都是屬於 長期管理 的一部分,且這個過程所需消耗的時間,也並不是短短幾天或幾周可以計算的,因此對於復健過程有耐心不僅是醫事人員應做的,更是許多腦傷患者及其家屬必須了解的。         至於上述提到的 積極治療 ,指的是醫療團隊提供密集且有效率的治療,多應用在急性或有恢復潛能的失能個案。而針對長期慢性失能的患者,例如 意識持續處於不清楚 的狀態,則可已考慮 維持性管理 ,例如維持目前日常生活功能、預防併發症或預防體能衰退等,因此臨床上,針對腦傷患者的處置應同時考量積極治療、維持性管理兩者唷! 針對不同時期的腦傷,介入原則有何不同? 瑞秋洛斯阿米哥斯認知 功能 程度量表 - 第一期~第三期 第一期 No Re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