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啊,啊我這個龍骨兩年前開過刀啦~但最近痠痛的金厲害餒!」 剛出社會時許多長輩們一口流利的台語總是讓我招架不住 , 原來龍骨就是脊椎啦! 脊椎問題百百種,是復健科的常客,而且族群可能涵蓋各個年齡層,從青少年脊椎側彎到老年下背痛。當然所謂儀器治療:熱敷、電療等可以緩解症狀,但治療師的專業在於了解疼痛背後是甚麼問題造成的?我們如何幫助患者們改善疼痛?而今天主要想探討的是 矯具在這中間扮演的角色與分類 。 脊椎矯具 ( 或裝具,以下稱矯具 ) 扮演的角色 1. 限制活動 回顧文章 穩如泰山的腰 說的一點也沒錯,各個關節都應在舒適的角度下活動。而矯具限制活動可 依照不同的材質,不同的位置達到不同程度的限制效果 。例如剛手術後以金屬材質的矯具完全固定,限制活動以免影響骨骼復原;又或非彈性布料加上彈性調整帶,提供調整性,又不失限制部分活動的效果。 2. 提供支持 核心運動漸漸普及,例如之前的文章就有提過皮拉提斯增進對脊椎核心的控制。簡單來說核心肌群能使我們腹腔中的壓力上升,達到穩定脊椎的效果。小小影片讓大家很快的了解腹內壓與核心肌群的關係。 而我們常見的 束腹 則有增加腹內壓的功能,常常看到公園中的阿公阿罵的必備輔具,也常常會在舉重選手身上看到利用腰帶來保護脊椎也是這 個原因。 3. 預防畸形 先天小兒疾病中,有許多肌耐力不足,脊椎變形風險極大,穿著脊椎矯具像是藤蔓架一樣,給他們一個正確的生長方向避免畸形。另一個舉例則是已經輕度變形者,提供支持避免變形更嚴重。 4. 矯正 最常見於青少年的脊椎側彎,因為仍在生長期,矯正是最有效的,通常脊椎定型後,就比較沒辦法矯正了,因此脊椎側彎 20~40 度 (cobb 角度 ) 的青少年盡早穿背架,仍有部分矯正效果,超過 40 度者可能就需要以手術矯正了。 cobb angle是描述脊椎側彎的方式,由上方最傾斜及下方最傾斜錐體延伸平面所得的夾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