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啊,啊我這個龍骨兩年前開過刀啦~但最近痠痛的金厲害餒!」
剛出社會時許多長輩們一口流利的台語總是讓我招架不住,原來龍骨就是脊椎啦!脊椎問題百百種,是復健科的常客,而且族群可能涵蓋各個年齡層,從青少年脊椎側彎到老年下背痛。當然所謂儀器治療:熱敷、電療等可以緩解症狀,但治療師的專業在於了解疼痛背後是甚麼問題造成的?我們如何幫助患者們改善疼痛?而今天主要想探討的是矯具在這中間扮演的角色與分類。
- 脊椎矯具(或裝具,以下稱矯具)扮演的角色
1.
限制活動
回顧文章 穩如泰山的腰 說的一點也沒錯,各個關節都應在舒適的角度下活動。而矯具限制活動可依照不同的材質,不同的位置達到不同程度的限制效果。例如剛手術後以金屬材質的矯具完全固定,限制活動以免影響骨骼復原;又或非彈性布料加上彈性調整帶,提供調整性,又不失限制部分活動的效果。
2.
提供支持
核心運動漸漸普及,例如之前的文章就有提過皮拉提斯增進對脊椎核心的控制。簡單來說核心肌群能使我們腹腔中的壓力上升,達到穩定脊椎的效果。小小影片讓大家很快的了解腹內壓與核心肌群的關係。
而我們常見的束腹則有增加腹內壓的功能,常常看到公園中的阿公阿罵的必備輔具,也常常會在舉重選手身上看到利用腰帶來保護脊椎也是這個原因。
3.
預防畸形
先天小兒疾病中,有許多肌耐力不足,脊椎變形風險極大,穿著脊椎矯具像是藤蔓架一樣,給他們一個正確的生長方向避免畸形。另一個舉例則是已經輕度變形者,提供支持避免變形更嚴重。
4.
矯正
最常見於青少年的脊椎側彎,因為仍在生長期,矯正是最有效的,通常脊椎定型後,就比較沒辦法矯正了,因此脊椎側彎20~40度(cobb角度)的青少年盡早穿背架,仍有部分矯正效果,超過40度者可能就需要以手術矯正了。
cobb angle是描述脊椎側彎的方式,由上方最傾斜及下方最傾斜錐體延伸平面所得的夾角 |
- 矯具分類
矯具的形式很多種,使用在四肢的也有,而且歷史悠久,可一直追朔到古埃及第五代王朝(西元前24世紀),但就脊椎矯具而言是一直到1946年布蘭特與斯密特兩個發明家一起發明了一個脊椎矯具叫做密爾瓦基背架(Milwaukee brace),這個思維才漸漸普及,這種背架目前還有被使用在矯正脊椎側彎。
脊椎矯具的種類非常多種,一個小概念是以跨越部位分類,例如:頸椎矯具、頸胸椎矯具、腰薦椎矯具…
以上只是分類,哪款的矯具仍然有各自的名字,講一堆專有名詞只會顯得格外枯燥,我選了一些常見和比較特別的與大家介紹。
一、頸椎矯具
- 軟式頸圈(soft collars),以軟材質製成的,對頸部幾乎沒有任何限制,最主要只是提醒使用者不要亂動而已,常見於輕度扭傷,頸椎退化等等患者。
- 加強型頸圈(reinforced cervicle collars),稍微增加固定力,常見於硬塑膠處挖洞是提供氣切使用者放置氣切管
二、頸胸椎矯具
三、腰薦矯具
- 腰薦椎束腹,如上一段敘述增加腹內壓,減少不必要的過度活動,同時也可以給予使用者一個感覺回饋,提醒自己要時刻注意自己的姿勢,胸腹腔手術後也常見,避免咳嗽時產生的疼痛及傷口拉扯,當然這種包覆面積會相對更大。
- 椅背式腰薦矯具,如同腰薦椎束腹,但於脊椎旁為金屬立柱,限制了矢狀面彎腰與伸直的動作。
四、薦髂矯具
- 髂薦束腹,或稱骨盆固定帶,常用於薦髂分離或恥骨聯合分離的患者,而這類的問題常於生產後發生。
五、胸腰薦椎矯具
- 朱維式架(Juwett brace),施力於前胸骨與恥骨,後側於胸腰處,避免胸椎過度向前屈曲,常見於老年人,嚴重駝背造成胸椎體前側壓迫性骨折,進而影響神經及動作表現。
六、頸胸腰薦椎背架
- 密爾瓦基背架(Milwaukee brace),最主要為矯正脊椎側彎,角度可隨著進步而調整,但若長高長胖,要調整仍是有困難的。現在大多是直接以石膏取身體的模型,直接以高溫熱塑的塑膠做一個完全合身的矯具。
以上只是冰山一角,這時候不曉得各位會不會飄出一個問題,會不會長期穿戴矯具而導致依賴性上升,反而肌肉無力萎縮?
當然會!但絕對不要以訓練的名義而減少矯具的穿戴,除了會增加風險外,可能會導致更不良的反效果。
脊椎矯具理當僅是輔助生活的工具,讓執行日常活動更安全,更舒適。穿著矯具仍然務必聽治療師的話,搭配穩定度訓練,維持肌肉功能,才能真正的達到矯具最大的效益!
By RJ編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