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在Google搜尋腦傷時,可能會找到一則新聞:「台泥集團董事長辜成允21日參加晶華酒店的婚宴後,下樓梯不慎摔倒撞到後腦,搶救後仍然不治!」這時你可能會很吃驚,心想:為什麼我也曾經撞到後腦勺,但我都沒有任何不適感呢? 答案在於當下外力對於腦內部構造的損傷有多大!
與先前有提到的腦中風(參考連結:物理治療師教你簡單認識十大死因之一的腦中風)不同,腦中風為腦血管因阻塞或出血,造成所管理的部位遭受損害,而腦傷則是指腦部因為突如其來的外力(非血管性),產生腦部出血性傷害進而導致生理及心理上的障礙。
生理上,腦傷如同腦中風,可能會有張力變強、肌無力、功能性障礙等情況,但並不一定皆為左側或右側損傷,而心理上則可能造成意識狀態降低、改變,認知能力障礙,或情緒及行為的失常,這些改變可能是暫時性也可能為永久性,並會造成局部身體及心理上的適應困擾。依嚴重程度可以簡單分為以下兩種
腦震盪:腦部受到外傷後,意識在24小時內恢復的情況。
腦挫傷:腦部受到外傷後,意識超過24小時才恢復,嚴重的人可能會伴隨腦細胞死亡或有腦出血的情形。
年輕人身強體壯比較不用擔心?
大錯特錯!!!根據統計資料顯示,腦傷常見的年齡層主要為青少年、青年(15-30歲),其次為老年人。腦傷的原因有69.4%來自交通事故,其次是跌倒,再來為暴力事件。許多台灣人仍習慣以機車代步,特別是青少年,喜歡騎快車奔馳在大街小巷,一不小心就會發生意外,一時的快樂換來一輩子的傷害!而跌倒則較常見於老年族群,隨著年齡增加,平衡能力可能隨之走下坡,跌倒風險也隨之提升,瘀青是小事,若撞擊頭部造成損傷將可能是一輩子的障礙啊!
什麼?!腦損傷類型百百種?
腦部受到外力時,外力的方向、速度、強度跟性質都會對腦部產生不同程度的傷害。也不一定只有受到外力撞擊處會產生損傷,如下圖有示,直接受外力的頭皮、頭骨或頭顱內腦組織受傷稱之為衝擊性挫傷(coup contusion)。
腦部受撞擊的同時,腦可能吸收能量產生移動並撞擊對側部位造成對側受傷,稱之為對衝性挫傷(counter coup),兩者不一定哪個較為嚴重,兩種類型都有可能發生在腦傷患者身上,可藉由醫學影像的檢查,例如電腦斷層等,得知此次損傷屬於哪種類型。
腦傷對腦袋會有甚麼影響嗎?
腦傷對腦部組織可能造成兩種傷害
1. 原發性傷害
可依據傷害組織的分布分為局部的原發性傷害(focal brain damage)、瀰漫性腦傷(diffused brain damage)。局部的原發性傷害可能造成局部出血、腫脹或血塊阻塞而傷害到腦細胞,造成腦細胞立即性壞死,而瀰漫性腦傷則是因為腦部受到加速度影響,使神經分布密集的腦區,如腦幹等區域的神經,受到外力拉扯產生神經受損、斷裂、甚至是死亡,這類型病人常處於重度昏迷(植物人)的狀態。
(圖片來源:https://www.trialguides.com.)
2. 次發性傷害
可能會在事後2~3天甚至2~3週後才發生,因此腦部若有受到撞擊最好還是休息觀察幾天,急性受傷後至少應觀察72小時確認患者狀況,常見的次發性傷害如下:
- 腦缺血損傷:外力撞擊後容易使腦內部變形,使動脈的通道受擠壓缺血
- 腦內/外出血:血塊在腦內/外擠壓腦組織,容易使顱內壓升高而增加死亡率
- 腦脫垂:腦內組織受壓迫而跑出顱骨,可能造成癱瘓、昏迷、肢體僵直、偏盲、甚至血壓呼吸改變等情形
- 阻塞性腦水腫:因腦脊髓液的通道受壓迫而阻塞,如同水管塞住一樣,容易使液體積在腦中,腦部因此積水使顱內壓上升
物理治療如何幫助腦傷患者?
腦傷後可能有短期或長期的昏迷狀態,有些患者有動作失能的問題,有些則是情緒行為失常或認知的障礙。針對昏迷階段,物理治療師的任務主要在於預防併發症發生,例如壓瘡,可以藉由協助病人擺位、執行被動關節運動及定期翻身等等,來維持病人肢體的柔軟度並預防壓瘡產生。
針對動作失能的患者,物理治療師需先評估患者意識狀況,並藉由專業上考量給予肌力訓練、關節活動或功能性訓練等方式,協助患者達到最好的功能恢復並盡可能讓患者可以重新踏入社會。這個過程或許漫長辛苦,但還是希望患者、患者家屬、各個專業的醫事人員等可以互相協助一起努力,為腦傷患者帶來更好的未來唷!
By 9949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