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我們討論過關於動作學習的一些觀念,這次我們將延續上次所提,實際討論如何好好學習一個動作。還沒看過上集的趕快動動手指: 延伸閱讀: 人生的必修課- 關於動作學習的基礎觀念 過往我們提到學習時,都認為除了先天資質的差異,「有志者事竟成」、「皇天不負苦心人」、「滴水能穿石」等等都在告訴我們最主要還是要不斷的努力,但其實你要 努力的方向與方法更為重要 , 練習不能讓你有好表現,好的練習才會成就好的表現 。 學習與表現 在開始練習之前,我們必須先了解到,我們 無法真正測試一個人是否學習完成某一件事 ,而只能藉由 當事人當下的「表現」來推測他的「能力」 ,來看個案的學習狀況。 怎麼練也是門學問?有效率學習的注意事項 練習時間越長越好? 傳統學習的觀念,時常建立在「多練多好」、「表現不好一定是練不夠多」等概念上,但慢慢的我們了解 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 ,尤其在動作學習這一部分非常要求練習時的專注力以及動作的品質。 所以在比較耗費體力的練習,像是 高強度運動 、 中風患者爬樓梯 等等,練習時要有適當休息,保持體力才能讓練習效果事半功倍。而相對的,在一些體力消耗較低的動作學習裡,像是 平衡訓練 、一些 動作技巧 的練習,只要學習者能保持專注,那較長的時間地反覆練習可以幫助動作模式的建立,學習效果會比較好哦! 複雜動作分開練- 分解動作練習 有在學音樂的朋友就了解,一定會遇到一首曲子總有 一些段落特別難 ,這時候一定會反覆練習那一小段,熟了之後再串聯起整首曲子。而我們遇到很複雜的動作時也可以比照辦理,像是中風後的患者要重新練習從躺在床上到站起來,而這動作包含了翻身、側躺到坐、坐到站,這時我們針對 個案動作執行較差的部分挑出來加強練習 ,最後再合起來練習一個完整的躺到站,就可以達到最好的動作學習效果。 延伸閱讀: 中風後的人森-需要重新學習的功能性動作 適時轉換練習項目、調整目標參數 在學習全新的動作時,可能會因為 反覆練習 或 挫折感爆棚 ,而大大降低學習的效果。例如一個籃球新手剛開始練習投籃時,一定都投不太進,這時我們可以先 換個練習動作 像是上籃,或是 調整練習目標的參數 ,像站近一點或是不同角度的練習,可以在大腦中建立更好的動作模式哦! 想像力就是你的超能力-心像練習 有時候想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