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轉位」標籤的文章

人生必修課-動作學習的實戰指南

上次我們討論過關於動作學習的一些觀念,這次我們將延續上次所提,實際討論如何好好學習一個動作。還沒看過上集的趕快動動手指: 延伸閱讀: 人生的必修課- 關於動作學習的基礎觀念 過往我們提到學習時,都認為除了先天資質的差異,「有志者事竟成」、「皇天不負苦心人」、「滴水能穿石」等等都在告訴我們最主要還是要不斷的努力,但其實你要 努力的方向與方法更為重要 , 練習不能讓你有好表現,好的練習才會成就好的表現 。 學習與表現 在開始練習之前,我們必須先了解到,我們 無法真正測試一個人是否學習完成某一件事 ,而只能藉由 當事人當下的「表現」來推測他的「能力」 ,來看個案的學習狀況。 怎麼練也是門學問?有效率學習的注意事項 練習時間越長越好? 傳統學習的觀念,時常建立在「多練多好」、「表現不好一定是練不夠多」等概念上,但慢慢的我們了解 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 ,尤其在動作學習這一部分非常要求練習時的專注力以及動作的品質。 所以在比較耗費體力的練習,像是 高強度運動 、 中風患者爬樓梯 等等,練習時要有適當休息,保持體力才能讓練習效果事半功倍。而相對的,在一些體力消耗較低的動作學習裡,像是 平衡訓練 、一些 動作技巧 的練習,只要學習者能保持專注,那較長的時間地反覆練習可以幫助動作模式的建立,學習效果會比較好哦! 複雜動作分開練- 分解動作練習 有在學音樂的朋友就了解,一定會遇到一首曲子總有 一些段落特別難 ,這時候一定會反覆練習那一小段,熟了之後再串聯起整首曲子。而我們遇到很複雜的動作時也可以比照辦理,像是中風後的患者要重新練習從躺在床上到站起來,而這動作包含了翻身、側躺到坐、坐到站,這時我們針對 個案動作執行較差的部分挑出來加強練習 ,最後再合起來練習一個完整的躺到站,就可以達到最好的動作學習效果。 延伸閱讀: 中風後的人森-需要重新學習的功能性動作 適時轉換練習項目、調整目標參數 在學習全新的動作時,可能會因為 反覆練習 或 挫折感爆棚 ,而大大降低學習的效果。例如一個籃球新手剛開始練習投籃時,一定都投不太進,這時我們可以先 換個練習動作 像是上籃,或是 調整練習目標的參數 ,像站近一點或是不同角度的練習,可以在大腦中建立更好的動作模式哦! 想像力就是你的超能力-心像練習 有時候想要...

照顧者不該出現的職業傷害- 轉移位的秘技

        你知道嗎?照顧病患的醫護人員與照顧人員,往往都不是「健康的」在照顧病患,時常會因為工作需要,像是幫病患翻身、轉移位以及一些照護行為,對自己身體的肌肉、骨骼、關節都是不小的負擔。   民國95年時,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做了一份關於看護人員肌肉骨骼傷害研究,390位醫院看護人員, 79.6%有肌肉骨骼不適的反應 ,其中58.3%在擔任看護前無類似症狀。民國105年中山醫學職安系碩論,再次針對另外190位機構照顧服務員進行問卷調查,數字與95年差距不大。其中下背腰部、肩部、頸部比例最高。為什麼會這樣? A:轉移位! →顧名思義,就是 從一個姿勢轉到另一個姿勢,從一個位置轉到另一個位 置 。 聽起來很簡單,但兩篇問卷中主訴最費力的動作就是協助個案在 床與輪椅間的轉移位 。 首先,我們要先釐清,轉移位沒有一個絕對的方式,只要 過程安全 ,甚麼方式都好,所謂的安全, 不只是個案,同時也必須顧及照顧者 。   照顧者們最常見 下背痛 ,原因種種,很多都是椎間盤突出、施力不當肌肉拉傷,或是小韌帶發炎等等。回去看看之前介紹的椎間盤突出的風險因子,你會發現, 抬舉病人就是最容易造成椎間盤突出的族群之一 。(延伸閱讀: 椎間盤突出?脊椎滑脫?傻傻分不清楚  、  椎間盤突出 & 脊椎滑脫 --- 治療與保養篇 ) 零抬舉政策(No Lift policy)-簡介   零抬舉政策是一套 符合人體工學的照顧方式 ,透過 輔具 協助轉移位 , 避免因徒手抬舉 (垂直移動)、移動個案所造成風險,也減少照顧者的受傷風險。   所帶來的效益多多,除了 保障了照顧者及被照顧者的安全 ,國外的報告顯示 減少照顧者的傷害 ,對機構 長期的經濟效益 、 人力保留 、 員工工作滿意度 都有大大提升。   在國外已經發展快20年,甚至已經立法。在安養機構, 若抬舉個案是會被罰錢的! 而台灣在2011年自正式導入,目前許多機構也正熱血執行中。 333自我照顧預防的口訣 「3好」 好工具 :選擇最適合個案的輔具 好方法 :學習該項輔具的使用方法,並善用它 好空間 :搭配無障礙空間 「3對」 對的距離 :利用槓桿原理,讓施力點盡量靠近身體 對的姿勢 :用下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