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家弟弟很厲害餒,他爬沒多久就站起來了!感覺他不太喜歡爬」,看到心肝寶貝站起來的那刻,相信許多家長心中都充滿感動,不過有些寶寶屬於越級打怪的玩家,也許爬行的動作練習不久,就先習得了站立的技能,甚至不喜歡、不再爬行,然而,爬行對發展中的寶寶可是相當重要的喔!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圖片來源:https://www.freepik.com/
什麼?爬行還分兩種?
是的,爬行還分成「貼地爬」以及「離地爬」,在發展里程碑中,貼地爬會較離地爬早一些出現(延伸閱讀:真的是大隻雞慢啼嗎? - 認識孩子的發展里程碑),寶寶會開始使用手、腳向前推進,慢慢練習交替動作鏈,直到離地爬時,上下肢肌肉力量逐漸增加,協調能力也逐漸進步。
所以爬行有那些好處?
首先,適度、適當的爬行,可以幫助寶寶發展近端關節的穩定度,例如肩關節、髖關節,甚至脊椎穩定度,當寶寶抗重力撐起身體、維持姿勢、啟動動作、協調向前,這些步驟都能夠有效提升寶寶的上下肢、核心肌肉力量,若我們的近端關節能夠有足夠的穩定度、力量,遠端關節,例如手部,也才有穩固的動作基底,讓手部得以靈活的使用!爬行也影響了孩子髖關節的塑形,而這樣的塑形對於未來孩子想要站立、行走更是重要。
圖片來源:https://www.freepik.com/
不僅如此,爬行是一個需要手腳協調並用的動作,寶寶在爬行時,其實就在練習手腳的協調與雙側的協調喔!爬爬屬於對側動作型態,或稱為交叉動作型態,尤其離地爬,對寶寶的胼胝體發展有一定程度的影響!
那什麼是「胼胝體corpus callosum」呢?簡單來說,胼胝體是左右腦溝通的橋樑,也就是胼胝體將兩個腦半球聯結起來, 不斷的將訊息往返運送,讓左右腦能順利協調、合作。而爬行的過程中會充分刺激胼胝體,若能有足夠的爬行練習,寶寶的左右腦溝通橋梁也就會更強壯,對於孩子那些有趣的遊戲與活動,孩子更能有足夠的協調能力去應付與玩耍。
此外,爬行對於姿勢控制的發展中也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所謂的姿勢控制,即「在空間中維持身體排列的能力」,舉例來說,爬行時為了讓頭頸部、腹部可以穩穩地被撐住,周邊的肌肉群便會協調地彼此合作、收縮,久而久之寶寶的脊椎穩定也就隨著肌肉力量的發展而更加提升,面對之後更加需要抗重力、直立的姿勢、動作,如站立,孩子也能更加輕而易舉完成,並讓身體放在理想的排列上!也就是說,當孩子能夠有良好的肌肉協調,姿勢控制的能力便會提升,此時有足夠的穩定度,才能發展出更加技巧性、具難度的動作,比如跑、跳、工具操作等。
咦…各位家長是否也看出了些端倪,爬行會協助姿勢控制的發展,包含頭頸部穩定,而頭頸部穩定度又跟呼吸、語言、吞嚥發展有關!(延伸閱讀:寶寶搖頭晃腦很可愛...其實有風險!?),所以爬得好的孩子,頭頸部的控制能力也較佳,吞嚥進食、語言發展也會更加順利。
那我該如何讓寶寶多爬爬呢?
既然爬爬如此重要,那麼是不是該在適當的年紀鼓勵寶寶多爬一點?可是⋯究竟要怎麼做呢?
首先,我們可以增加寶寶的肚肚時間,讓寶寶發展足夠的肌肉力量,這對後續的爬爬可是非常重要的喔!另外,也可以盡可能誘發孩子的「上肢支撐」功能,比如使用玩具等吸引寶寶,讓寶寶為了挺起身體而用手支撐、推地,甚至讓寶寶伸出一隻手向前,使體重轉移至單手支撐,亦或是讓孩子練習從坐姿轉換至趴姿,也可以改變寶寶爬行的環境,如使用棉被枕頭等製成斜坡或障礙物,讓孩子在不同環境爬行也可以增加其肌肉力量的發展喔!
圖片來源:https://www.freepik.com/
還有,想要寶寶多運動、多爬爬,家長們的鼓勵也是不可或缺的,如果能有充足的動力或誘因,寶寶嘗試的意願也才會更高,也會更願意練習。
或許大家都聽聞過,有些家人在寶寶時候未到時,就拉著寶寶的手讓孩子站起,甚至拉著能力未到的孩子向前走,這樣子揠苗助長的行為,不僅會讓孩子錯過了超重要的黃金爬爬階段,也會提高孩子受傷的風險呢!所以在孩子年齡尚未符合發展歷程、時機尚未成熟時,不需要「刻意」把寶寶抓起來走喔!
大家好我是 #仙女編
身為與孩子們共舞的物理治療師,除了當孩子王、培養娃娃兵之外,還希望透過簡單的文字讓大眾更瞭解兒童早療的內容,同時也藉由資訊的分享,使大家能深入認知物理治療能提供的各項協助!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