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在Google搜尋腦傷時,可能會找到一則新聞:「 台泥集團董事長辜成允21日參加晶華酒店的婚宴後,下樓梯不慎摔倒撞到後腦,搶救後仍然不治! 」這時你可能會很吃驚,心想:為什麼我也曾經撞到後腦勺,但我都沒有任何不適感呢? 答案在於當下 外力對於腦內部構造的損傷有多大! 與先前有提到的腦中風( 參考連結:物理治療師教你簡單認識十大死因之一的腦中風 )不同,腦中風為腦血管因阻塞或出血,造成所管理的部位遭受損害,而腦傷則是指 腦部因為突如其來的外力(非血管性),產生腦部出血性傷害進而導致生理及心理上的障礙。 生理上,腦傷如同腦中風,可能會有 張力變強、肌無力、功能性障礙等情況 ,但並不一定皆為左側或右側損傷,而心理上則可能造成 意識狀態降低、改變,認知能力障礙,或情緒及行為的失常 ,這些改變可能是暫時性也可能為永久性,並會造成局部身體及心理上的適應困擾。依嚴重程度可以簡單分為以下兩種 腦震盪: 腦部受到外傷後,意識在24小時內恢復的情況。 腦挫傷: 腦部受到外傷後,意識超過24小時才恢復,嚴重的人可能會伴隨腦細胞死亡或有腦出血的情形。 年輕人身強體壯比較不用擔心? 大錯特錯!!!根據統計資料顯示,腦傷常見的年齡層主要為青少年、青年(15-30歲),其次為老年人。腦傷的原因有69.4%來自交通事故,其次是跌倒,再來為暴力事件。許多台灣人仍習慣以機車代步,特別是青少年,喜歡騎快車奔馳在大街小巷,一不小心就會發生意外,一時的快樂換來一輩子的傷害!而跌倒則較常見於老年族群,隨著年齡增加,平衡能力可能隨之走下坡,跌倒風險也隨之提升,瘀青是小事,若撞擊頭部造成損傷將可能是一輩子的障礙啊! 什麼?!腦損傷類型百百種? 腦部受到外力時,外力的方向、速度、強度跟性質都會對腦部產生不同程度的傷害。也不一定只有受到外力撞擊處會產生損傷,如下圖有示,直接受外力的頭皮、頭骨或頭顱內腦組織受傷稱之為衝擊性挫傷(coup cont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