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壓力山大的時代,相信不少人都有過肩頸痠痛甚至頸椎的神經壓迫導致手麻的症狀。你或許也很熟悉熱敷、電療、拉脖子這些治療,但又是否覺得做了好久都沒有用?症狀甚至越來越嚴重呢?又或是在重訓時,每當手要高舉過肩時,常感覺到肩頸到手臂一帶特別不舒服但又說不上來?這些都有可能是所謂的"胸廓出口症候群"所引起。如果你也曾有手臂麻木、肩頸附近疼痛,不妨來認識一下這位陌生人吧~ 甚麼是胸廓出口症候群(Thoracic Outlet Syndromes, TOC) ? 所謂的" 胸廓出口 "是指後側脊椎骨、第一肋骨及胸骨作為界線劃分出像三角形的區域。在這區域中有三個空間容易 產生神經血管的損傷 ,包含 斜角三角形、鎖骨下空間和胸小肌空間 ,而神經血管會穿梭在這些空間中,可以想像神經血管是河道,而這三個空間像是橋梁一樣橫跨在河道上。 當今天橋梁( 胸廓出口 )發生崩塌或是位置改變使得河道( 神經血管 )阻塞( 壓迫 ),那麼就會開始出現症狀。我們可以說發生在上述三個區域的神經血管損傷統稱為胸廓出口症候群。那以下再為各位分別介紹這三區的不同。 1. 斜角三角形 :最常發生損傷的位置。由斜角肌與第一肋骨包圍成三角形,中間有 臂神經叢通過 (此區較常壓迫到的組織),另外還有 鎖骨下動脈 與 鎖骨下靜脈 通過此區。 好發原因:先天性的骨頭異常,例如 頸肋 (最後一節頸椎多長出的肋骨壓迫到神經血管)。 2. 鎖骨下空間 :鎖骨與第一肋骨包圍的空間。同樣有臂神經叢、鎖骨下動脈與鎖骨下靜脈通過此區。較常壓迫到鎖骨下靜脈。 3. 胸小肌空間 :由胸小肌與胸腔壁前後包圍成的空間。中間也有臂神經叢、鎖骨下動脈與鎖骨下靜脈通過。而此區同斜角三角形,也是常發生神經血管壓迫的位置。 容易發身在哪種人及哪種情況下? 簡單來說,胸廓出口症候群就是指 神經血管被壓迫而產生症狀 。誰壓迫到神經血管?就是上面提到的由骨頭與肌肉形成的空間可能因為先天因素、外傷、重複性的活動導致這個空間變狹窄而壓迫到我們的神經血管。接下來讓我們一一了解哪些狀況是高風險吧! 1. 骨頭異常 :上述提到的頸肋。(常發生於女性) 2. 肌肉異常 :先天性的肌肉異常增生,像是多餘的斜角肌可能重複附著在原本斜角肌的位置而導致神經血管通過的空間變狹窄。另外也有後天造成的,例如 舉重選手可能因訓練使斜角肌或胸小肌的肌肉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