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上篇提到胸廓出口症候群的簡介及症狀等等,今天繼續為各位帶來如何診斷胸廓出口症候群以及有哪些治療方式。(複習: 胸廓出口症候群 - 意想不到的手麻、肩頸疼痛?(上) ) 診斷方式 上篇有提到過,由於胸廓出口症候群根據不同的受損組織又有不同的症狀,所以在診斷上除了確定症狀以及病史外,通常還會 搭配一些診斷測試以及影像來輔助判斷 。但大多數的診斷測試並無法直接地確定就是胸廓出口症候群,因此影像的判斷就格外重要→ 可以先排除其他可能的疾病(例如頸椎問題或顱內的問題) 。接下來簡單的讓大家知道有哪些診斷測試以及影像拍攝。 1.電診斷測試 :主要針對懷疑是 神經性 胸廓出口症候群的患者。此測試的精確性仍有爭議! 2.斜角肌注射測試 :有助於診斷出 神經性 胸廓出口症候群。測試方式為將局部的麻醉劑注射至前斜角肌, 若神經性的症狀因此減緩,就表示可能為神經性的胸廓出口症候群 。 3.生理性血管數據分析 :針對懷疑是 動脈性 胸廓出口症候群的患者。利用非侵入性的檢測方式, 將上肢分段量測血壓或脈搏 ,找到動脈栓塞的位置。 4.影像學判讀 : a. 胸腔X光 :可先確認是否有骨頭上的異常或骨折。像是頸肋就容易造成動脈性的胸廓出口症候群。(忘記頸肋是甚麼記得複習上一篇喔~) b. 超音波 :由於超音波便宜又非侵入性的特點,使它成為 首要的檢測工具 。而超音波主要可發現動脈或靜脈的阻塞情況,因此可 用來判斷動脈或靜脈性胸廓出口症候群 。 c. 電腦斷層 :能得到更細節的血管、骨頭與肌肉的相對關係。可更詳細的了解血管阻塞情況。 d. 核磁共振 :同樣可清楚地看到血管壓迫的情形,是個好用的診斷工具。 e. 常規動脈造影/靜脈造影 :雖然常規動脈造影已被電腦斷層的血管造影取代,但患者若 處於較緊急的壯況 還是需要依賴常規動脈造影。(P.S.此影像檢測的好處在於 可呈現動態的畫面 ,也就是當患者做動作時,也能繼續呈現影像,有助於判別動靜脈的壓迫情形。) 如何處理胸廓出口症候群? 對於不同的壓迫組織會對應到不同的症狀,而處理方式也會有所不同。主要也是根據症狀去做改善,若保守的方式都無效時,才會採取手術的方式。 1.物理治療 :大多數的患者屬於 神經性 的胸廓出口症候群,而這類患者通常因重複性的動作或是不良姿勢等等導致神經遭到壓迫,此時物理治療就扮演相當重要的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