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怕大家已經忘記甚麼是不協調,我們這邊附上連結來大家溫習一下:肢體不協調也是一種病?小腦與協調障礙- 症狀篇。由於不協調所包含的範圍太廣且包羅萬象,許多不協調的原因也牽扯到動作控制及動作學習的部分 (延伸閱讀:動作控制無所不在-你是身手矯健還是笨手笨腳?),因此目前針對肢體不協調的治療方式,並沒有「最有效的療法」,應依病人之狀況與需求不同,去設定適切的治療,但這時候你可能會覺得動作控制、動作學習這些名詞這麼抽象,所以我到底要怎麼訓練或治療?
那些針對不協調病人的治療原則...
這邊指的病人不單是神經損傷造成的不協調,也包含一般肢體不協調的骨科病人亦可適用。
治療原則建議參考來源: Carr and Shepherd, 2000; Umphred 2007
治療原則建議參考來源: Carr and Shepherd, 2000; Umphred 2007
1. 口令清楚並觀察病人的動作,口令速度要病人跟的上,如果做得很好可以再加上把眼睛閉起來
2. 要先練習軀幹及近端肢體的穩定性才能促進遠端肢體的控制
3. 在訓練直立姿勢的動作前,可以先在墊上運動的訓練中,將關節承重能力訓練好
4. 需要一直不停的反覆練習,因此建議治療師要重複較多次的訓練次數,而且要很有耐心的讓病人練習
5. 等到動作有一定的水準之後,要開始增加動作控制的精準度及協調度,可以利用不同學派的誘發技巧來讓病人練習再,慢慢地增強難度並同時維持動作品質。
2. 要先練習軀幹及近端肢體的穩定性才能促進遠端肢體的控制
3. 在訓練直立姿勢的動作前,可以先在墊上運動的訓練中,將關節承重能力訓練好
4. 需要一直不停的反覆練習,因此建議治療師要重複較多次的訓練次數,而且要很有耐心的讓病人練習
5. 等到動作有一定的水準之後,要開始增加動作控制的精準度及協調度,可以利用不同學派的誘發技巧來讓病人練習再,慢慢地增強難度並同時維持動作品質。
從評估方式尋找治療計畫的靈感
還記得評估篇的討論中,提到了幾個常見的不協調症狀及其評估方式,前半段所提到的機能損傷一般適用於測試神經科病人的測試,是屬於比較基礎的協調能力,而後半段較貼近日常生活的「非平衡測試 (Non-equilibrium coordination test)」、「平衡測試 (Equilibrium coordination test)」則比較偏向進階、功能性測試,因此治療上也可以參考上述兩個測試的內容。
這兩張列表中的評估動作,雖說是屬於較為進階的協調能力測試,但由於是針對神經性協調障礙的病人所制定的評估,因此針對像是骨科方面損傷的病人,可能就會建議採用更貼近他們生活型態的方式進行訓練,或針對病人較容易產生疼痛不適的動作進行調整及訓練。舉例來說就像先前的投擲運動的熱身處方,在文章中提到的熱身運動,可能對於一位因投擲運動而受傷的病人而言就可以作為一種訓練的依據。
當然,上述表格是提供一個治療師設計治療計畫的靈感,但在動作學習的治療計畫擬定上,根據2017年發行的物理治療第42卷4期案例報告建議,可以簡單分為四個步驟:
1. 分析動作任務
2. 練習動作所缺失的部分
3. 練習整體的動作任務
4. 學習動作經驗的轉移
可以依照這四個步驟去分析,病人現在所面臨到的最困難的動作型態是什麼?針對這個動作模式進行分析、拆解,將動作反覆不停的訓練,並且在動作過程中強調動作的精準性,來達成良好的動作品質。
關於治療上的迷思...學者們怎麼說?
從過去的文獻上來看,許多的教科書會提到有協調障礙—顫動的病人在進行治療時,可使用加重量訓練來減少肢體不正常的顫動,但近年的文獻已經顯示,其實加重量訓練無法讓病人將所學,成功地轉移到日常生活中,因為當病人移除重量之後,顫動(tremor)仍然存在,依然無法在無負重的情況下控制好自己的動作,那麼針對顫動(tremor),我們到底該如何做訓練呢?目前針對顫動的運動介入仍在研究中,只能特別強調在動作過程中,讓病人自己控制好自己的動作、或變成長期使用沙包負重來減少顫動影響到生活功能。
近期研究大多會對協調障礙的患者,進行軀幹或是近端肢體的穩定性訓練,這樣的訓練對於協調障礙的患者確實是有效的嗎?這一點在我們前面的治療原則中也有提到過,從近年的研究來看,軀幹的穩定性確實與協調能力有一定的關聯性,穩定性不只包括了身體是否有力量,還包含了軀幹的本體感覺是否良好,因此在進行軀幹穩定的訓練時,不僅僅要考慮到力量訓練的部分,也需要將本體感覺的刺激及誘發的技巧加入訓練當中,才能達到真正的效益。
整體來說,肢體不協調包括的範圍極廣,對於不協調的定義其實也相對模糊,什麼時候我該做訓練?什麼樣的訓練適合我?今天的不協調是由於腦部神經病變問題導致的,抑或是骨科方面的問題引起的?介入方式會有很大的差異,但最終都是希望能將訓練轉移到日常生活的功能中,你說轉移到日常很難嗎?是的非常難!!!小編也還在學習的階段。每位患者的日常生活需求都各不相同,因此才需要專業的治療師評估過後制定個別化的訓練,總歸一句,有問題還是讓專業的來!!!
大家好, 我是 #9949編
在醫療院所工作的小小物理治療師,看過太多患者及患者家屬因為對疾病不理解而感到焦慮無力,甚至選擇放棄治療!因此我希望可以透過在網路平台介紹各種神經相關疾病來衛教大家~讓大家更加了解疾病的基本知識,從而與我們物理治療師一起好好努力讓自己及家人生活得更好唷!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