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想來跟大家討論下「坐到站」這個動作。
坐到站這個動作為什麼在許多體操,或是復健計劃當中那麼被重視呢?
從大眾的角度來看,可能就覺得是運動、訓練、強化肌力或放鬆,但以物理治療的角度切入,我們可以發現許多不同學者對復健的過程及訓練方式,其實抱持著不同理念,先來了解一下大致有分為哪幾種類型吧。
從古至今的神經物理治療學派,不同觀點的治療手法
從大眾的角度來看,可能就覺得是運動、訓練、強化肌力或放鬆,但以物理治療的角度切入,我們可以發現許多不同學者對復健的過程及訓練方式,其實抱持著不同理念,先來了解一下大致有分為哪幾種類型吧。
從古至今的神經物理治療學派,不同觀點的治療手法
許多治療方式會將訓練分期或分解,也有治療方式是支持功能導向。
就舉今天的主題,Bobath學派在「坐到站」的訓練過程,會特別強調要以好的動作品質進行活動,因此可能會先用一些手法排除病人的神經性張力,接著訓練重心轉移,再訓練站起需要的下肢肌力,最終達到站起這項任務。
就舉今天的主題,Bobath學派在「坐到站」的訓練過程,會特別強調要以好的動作品質進行活動,因此可能會先用一些手法排除病人的神經性張力,接著訓練重心轉移,再訓練站起需要的下肢肌力,最終達到站起這項任務。
相對的,功能導向的學派則支持患者不管用什麼方法,只要可以站起來就好,即便用比較特別的姿勢達成任務也在所不惜。
另外還有許多的學派,像是本體感覺神經誘發技術(PNF)、布朗斯壯(Brunnstrom)、侷限─誘發動作技巧(CIMT)等等。運用的時機、運用的習慣,都會因治療師不同的判斷與考量而有所不同,但重點是!為了讓病人能夠完成坐到站的動作,每個學派都是絞盡腦汁在思考一個對病人最好的辦法,這也就是為什麼今天會把坐到站訓練獨立拉出來討論的原因!
原來「坐到站」是個那麼困難的活動嗎?
原來「坐到站」是個那麼困難的活動嗎?
日常生活的大動作不外乎躺姿、翻身、側躺、躺到坐、坐姿、坐到站、站、走路、快走...一般人眼中看似簡單的動作,其實對於神經肌肉系統退化或損傷的人而言,上述大部分活動都相當困難,包括坐到站的動作也是,在生活中常見的功能性動作中,它算是很難的了!你沒發覺只是因為你的神經肌肉系統完好如初。
到底是多困難?我們一步步來分析看看,坐到站可以細分成哪些步驟。
從穩穩坐著開始:
→腳向後收(腳尖不超過膝蓋)
→坐姿下軀幹重心向前移
→下肢多關節同時出力
→ 站起,過程中保持軀幹穩定
→維持站姿
以路德學派(Rood)所提出關於動作控制步驟的論述,來分析坐到站的活動,如下所示:
活動度(Mobility)→下肢多關節同時出力(訓練下肢的力氣及控制)
↓
穩定度(Stability)→坐得穩、站得穩
↓
靜態的活動度(Controlled mobility)→坐姿下軀幹重心前移
↓
動態的穩定度(Stability on mobility)→站起,過程中保持軀幹穩定
以上大概就可以理解為何坐到站比較困難了,每個步驟都是要訓練的,只要其中一個動作沒辦法完成,整個動作就會失敗,無論是跌坐回去,向前撲倒,或直接軟腳,後果都是非常危險的。
以上是以各學派訓練的角度來看坐到站,但如果是退化性疾病,或是慢性期的中風,已經很難恢復了怎麼辦?別忘了我們還有輔具可以協助我們的日常所需。
關於坐到站的功能性活動,輔具評估人員怎麼看?
讓我們用輔具的角度來看這件事,輔具的策略比較像上面所提到的功能導向,不管任何方式,只要站起來的過程是安全省力的就好。
一、檢視椅子或床的高度
在坐到站的過程,若是坐面太矮,膝蓋或髖關節彎曲的角度太大,一方面,會很難施力,另一方面,重心很難向前移。因此會建議坐在膝蓋約90度的高度,腳一定要可以踩到地面!站起的時候會比較省力。
二、裝設扶手
常常看到無障礙廁所中L型扶手。往上看看,大概就能了解為什麼扶手都做L型的。垂直是讓人抓著好讓重心向前移,水平的是在下肢出力在起來的時候,可以用手稍微支撐。
插在床旁邊的扶手,也是可以協助站起來的輔具喔!
一、檢視椅子或床的高度
在坐到站的過程,若是坐面太矮,膝蓋或髖關節彎曲的角度太大,一方面,會很難施力,另一方面,重心很難向前移。因此會建議坐在膝蓋約90度的高度,腳一定要可以踩到地面!站起的時候會比較省力。
二、裝設扶手
常常看到無障礙廁所中L型扶手。往上看看,大概就能了解為什麼扶手都做L型的。垂直是讓人抓著好讓重心向前移,水平的是在下肢出力在起來的時候,可以用手稍微支撐。
插在床旁邊的扶手,也是可以協助站起來的輔具喔!
這樣是否對坐到站有更多了解呢?
當然避免自己身體狀況下滑,透過下肢的肌力、平衡、控制訓練,以預防勝於治療的態度來面對這個議題,才是我們的目標!若沒有頭緒可以查詢 STS運動,許多機構及縣市政府有推廣的衛教影片,以下是永信基金會的衛教影片,有事沒事可以找家裡的長輩一起做喔!
當然避免自己身體狀況下滑,透過下肢的肌力、平衡、控制訓練,以預防勝於治療的態度來面對這個議題,才是我們的目標!若沒有頭緒可以查詢 STS運動,許多機構及縣市政府有推廣的衛教影片,以下是永信基金會的衛教影片,有事沒事可以找家裡的長輩一起做喔!
我是RJ
雙手是我的武器;設計是解決問題的策略。身為物理治療師,在輔具與長照領域中,親自動手執行出所設計策略是我的職責與專業!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