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威威最近腳很容易用力伸直,還影響到他爬行的動作,醫師說他未來有很高的機率會是腦性麻痺。」、「老師,睿睿被診斷是輕微的腦性麻痺,他走路的時候都會墊腳尖還常常跌倒。」,究竟這個「腦性麻痺」到底是什麼呢?若孩子被醫師確認有腦性麻痺的可能,身為家長能給予什麼樣的協助? 腦性麻痺是什麼? 腦性麻痺(Cerebral palsy)的定義為 「一種 永久性的動作型態障礙 ,為 非進行性 的腦部病變受損,多發生在幼兒時期,主要會造成動作障礙,以及其他認知、感覺、溝通、行為 異常 及癲 癇等等的問題 ,同時也可能影響孩子的學習,產生發展、學習上的困難,甚至也會有情緒方面的困難。」 ,而所謂的非進行性,意思就是孩子的腦部病變 不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惡化 ,但是,其他身體結構或功能卻可能會因為沒有活動而產生退步的可能,像是關節攣縮或肌肉緊繃的情形。除此之外,腦性麻痺為一 異質性高 的症候群,意思就是不論病因、嚴重程度或臨床表徵都有很大的變異性,即使核心特色是 動作控制不正常 ,但其餘的 臨床差異性還是相當大 ,每個孩子的表現還是不同喔。 盛行率的部分,根據統計,男孩發生率多於女孩,而有80~90%的孩子是在3歲前被診斷為腦性麻痺,隨著醫療的進步,早產寶寶的存活率較過去來的高,但在極低出生體重兒(<1500g)的孩子,發生腦性麻痺的比率又比一般孩子高上許多。 腦性麻痺的分類 以下有幾種不同的分類方法,首先,依照 神經動作障礙型式 分類: 類型 表徵 痙攣型 肌肉張力較高,被動活動肢體會有阻力,阻力會隨著牽拉速度增加而增加 肢體僵硬或緊縮 上肢常呈現屈曲型態;下肢則為內收、內旋,像是剪刀式或踮腳尖的型態 (剪刀式示意圖) 圖片來源: https://cargocollective.com/bhairavi_singh/Scissor-Gait-Walker 徐動型 (動作不良型) 肌肉張力浮動、不穩 無法維持關節在固定位置 四肢、身體會有緩慢、不自主地扭動 臉部也可能會有不自主跳動 協調不良型 肌肉張力不穩或低張力 肌肉共同收縮、維持姿勢能力差 平衡功能較差 協調功能較差 低張型 肌肉張力低 尤其頭頸部無力 通常是過渡期,可能會演變為其他類型的腦性麻痺 除此之外,也會出現合併表徵的混合型喔! 忘了什麼是肌肉張力嗎? 所謂的「 肌肉張力 」,指肌肉在 靜止狀態下的緊繃程度 , 是 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