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我們來囉!」,看著爺爺懷裡的寶寶搖頭晃腦,便出聲提醒了下孩子的爺爺奶奶,「爺爺,這個直立式的背巾還不適合寶寶喔,寶寶的頭頸穩定度還不足,這樣會容易受傷喔!」,於是才知道,原來背巾是前一個孩子小時候用過的,爺爺奶奶直接拿來繼續用了,當然,這樣環保的使用方式我們相當鼓勵,不過背巾其實還是有區分適用年齡的喔!就連寶寶的攜抱方式也是別有學問呢! 你抱對了嗎?嬰兒的攜抱方式 針對不同年齡的孩子,因為 肌肉力量 、 動作發展的能力 還不同,所以在攜抱孩子時,我們需要給予的協助、支撐固然也不同,以下根據孩子的發展 (延伸閱讀: 真的是大隻雞慢啼嗎? - 認識孩子的發展里程碑 ) ,簡單整理了幾種常見的攜抱方式供大家參考: 對於剛出生至一個月的新生兒,因為身體仍然較為柔軟,而 頸部肌肉力量尚未發展成熟、頭頸部控制不佳 ,故在攜抱孩子時,一定要 注意托住孩子的頭頸部 ,尤其對於寶寶來說,頭部佔全身相當大的比例,若沒有良好的支撐,便容易產生傷害。此時,可以參考「 搖籃式攜抱法 」,將寶寶的頭枕在前手臂至肘窩之間,且頭頸與身體呈幾乎水平,這樣家長們也可以更加省力喔! 圖片來源:https://starryeyedenigma.com/ 當寶寶逐漸成長,大約三個月的孩子,頭頸部的力量會逐漸發展,如同先前提過的,在趴姿時孩子會嘗試將頭抬起、探索世界,故在攜抱孩子時,可以讓寶寶的頭頸呈較高的位子,大約 傾斜45度 ,讓孩子 有更多機會可以練習頸部的支撐力 ,以及滿足孩子對於周遭的好奇,但若發現孩子的頭部仍有些搖頭晃腦,還是要給予適度的支撐協助喔! 四個半月至六個月的寶寶,頸部支撐能力相對較為穩定,身體的穩定度也逐漸成熟,可以開始嘗試 直立式的攜抱法 ,讓寶寶趴在家長的肩膀上,同樣一手稍稍保護寶寶的脖子,另一手支撐寶寶的屁股,當然,若孩子對於世界充滿好奇心,又有能力穩住自己的軀幹與頸部,我們便可以移開輕扶寶寶頸部的手,讓孩子努力嘗試利用自己的肌肉力量維持姿勢,而這也是簡單讓孩子練力氣的方法喔! 至於接近一歲的寶寶,基本上頭頸部肌力與控制應發展成熟,只要顧及寶寶的安全,就不需要再橫抱或斜抱囉。 而每個孩子的能力發展不同,對於不同的寶寶我們需要依照當下的情況調整給予的協助,無論如何,在攜抱寶寶時, 安全 絕對是最重要的。 錯誤的攜抱方式 如同在上述的小故事,有時我們不免會見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