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恭喜帕運會圓滿落幕,不論鬥士們有沒有得獎,大家都很棒了! 前一篇跟大家簡述了關於「脊髓」的解剖構造及功能,並探討了可能造成脊髓損傷的原因及其症狀,忘記的朋友歡迎回顧: 帕運會鬥士 - 脊髓損傷後的人生(上) ,上篇提到了脊髓損傷分為完全損傷及不完全損傷,那他們的差異性在哪呢?為什麼受傷節數不同會導致症狀上有這麼大的差異?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受傷節數差一點,症狀差很多? 前篇有提到脊髓從腦向下延伸,如同髮束一般,會慢慢從每一節脊椎旁分出去,髮束也會越來越小束,因此在 頸椎損傷所影響到的部位通常比起胸椎、腰椎損傷都更廣泛 ,這邊若再說的更深入一點,損傷不只分頸椎、胸椎、腰椎,每一次分支出去的髮束我們稱為「 神經根(nerve root) 」,頸椎有8根分支、胸椎12根、腰椎5根、薦椎2根,每一個神經根都有掌控著不同部位的感覺及動作,專家學者將每一個神經根分支管的感覺區域及動作區域繪製成了 「Dermatome」與「Myotome」 兩張圖,以便臨床上來判斷,到底病人是 傷及到第幾節脊椎,感覺異常到哪個部份,力量又影響到多少? 以此來推測脊髓損傷到底傷到什麼樣的程度,我們通常會以「O椎的第O節脊髓損傷」表示,例如:病人為頸椎第六節以下的脊髓損傷。 (圖片來源: Atlas of Human Anatomy ( Netter Basic Science) ) 透過測試出的結果,物理治療師可以評估病人的 神經機能部位(Neurological level)、運動機能部位(Motor level)與感覺機能部位(Sensory level) 。依神經損傷機能部位的節數高低不同,可能出現四肢癱瘓、下肢癱瘓等不同程度的損傷,有些雖是高位節數損傷(例如:頸椎)但仍保有四肢部分的感覺及動作,但也有些是腰椎損傷,但卻雙下肢完全癱瘓的也有。 損傷的差異性,完全損傷一定比較嚴重? 前面提到,影響範圍主要與傷及節數有關,那麼嚴重程度呢?臨床上也會看到同樣都是高位頸椎損傷,但這個人可以走路,那個卻不行,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差別呢? (圖片來源:https://www.physiotherapychelmsfor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