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家弟弟很厲害餒,他爬沒多久就站起來了!感覺他不太喜歡爬」,看到心肝寶貝站起來的那刻,相信許多家長心中都充滿感動,不過有些寶寶屬於越級打怪的玩家,也許爬行的動作練習不久,就先習得了站立的技能,甚至不喜歡、不再爬行,然而,爬行對發展中的寶寶可是相當重要的喔!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圖片來源:https://www.freepik.com/ 什麼?爬行還分兩種? 是的,爬行還分成「貼地爬」以及「離地爬」,在發展里程碑中,貼地爬會較離地爬早一些出現(延伸閱讀: 真的是大隻雞慢啼嗎? - 認識孩子的發展里程碑 ),寶寶會開始使用手、腳向前推進,慢慢練習交替動作鏈,直到離地爬時, 上下肢肌肉力量逐漸增加,協調能力也逐漸進步 。 所以爬行有那些好處? 首先,適度、適當的爬行,可以幫助寶寶發展 近端關節的穩定度 ,例如肩關節、髖關節,甚至脊椎穩定度,當寶寶抗重力撐起身體、維持姿勢、啟動動作、協調向前,這些步驟都能夠有效提升寶寶的上下肢、核心肌肉力量,若我們的近端關節能夠有足夠的穩定度、力量,遠端關節,例如手部,也才有穩固的動作基底,讓手部得以靈活的使用!爬行也影響了孩子 髖關節的塑形 ,而這樣的塑形對於未來孩子想要站立、行走更是重要。 圖片來源:https://www.freepik.com/ 不僅如此,爬行是一個需要手腳協調並用的動作,寶寶在爬行時,其實就在練習手腳的協調與雙側的協調喔!爬爬屬於對側動作型態,或稱為交叉動作型態,尤其離地爬,對寶寶的 胼胝體 發展有一定程度的影響! 那什麼是「胼胝體corpus callosum」呢?簡單來說,胼胝體是 左右腦溝通的橋樑 ,也就是胼胝體將兩個腦半球聯結起來, 不斷的將訊息往返運送,讓左右腦能順利協調、合作。而爬行的過程中會充分刺激胼胝體, 若能有足夠的爬行練習,寶寶的左右腦溝通橋梁也就會更強壯 ,對於孩子那些有趣的遊戲與活動,孩子更能有足夠的協調能力去應付與玩耍。 此外,爬行對於 姿勢控制 的發展中也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所謂的姿勢控制,即「 在空間中維持身體排列的能力 」,舉例來說,爬行時為了讓頭頸部、腹部可以穩穩地被撐住,周邊的肌肉群便會協調地彼此合作、收縮,久而久之寶寶的脊椎穩定也就隨著肌肉力量的發展而更加提升,面對之後更加需要抗重力、直立的姿勢、動作,如站立,孩子也能更加輕而易舉完成,並讓身體放在理想的排列上!也就是說,當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