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家寶寶哭的時候,這隻手都沒什麼動作呢?」、「老師,新生兒臂神經叢損傷會不會好?」,說到 臂神經叢損傷 ,字面上看來,想必是 會影響孩子上肢的發展的傷害,但究竟這會給孩子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呢?這樣的損傷 會不會好? 作為家長又該怎麼給予孩子協助呢? 就讓我們一起繼續看下去⋯ 圖片來源: https://www.millesicenter.com/en/brachial-plexus-injury/ 什麼是臂神經叢損傷? 臂神經叢位於頸部到腋下之間,主要負責控制上肢,也就是從肩膀到手指的肌肉活動和感覺系統,當臂神經叢受損時,不僅會 影響感覺的輸入、造成麻痺,也會使肌力減弱、影響動作的品質 。 至於可能造成孩子臂神經叢受損的原因,則包含胎兒過大、生產過程不順利、臀位產、肩難產等等。所以 在寶貝出生之後,如果家長們發現寶寶手部的活動力下降或兩邊動作明顯不對稱、活動量不平均,且有異常軟弱、無力的現象,就應該接受進一步的檢查及治療喔! 分類及臨床症狀 雖然簡單來說,臂神經叢損傷影響的就是寶貝的手,然而臂神經叢損傷還可以依受傷部位分成以下幾種不同類型喔: 1.上臂型:占大多數,主要影響第五、六頸椎神經根,造成肩膀無法外展和外旋,也就是受傷側的手臂呈現內收、內轉,如下圖的寶寶,這種類型的損傷通常預後較好,大多可以自然恢復。 圖片來源: https://www.researchgate.net/ 2.下臂型: 主要影響第八頸椎及第一胸椎神經根,因為手指無法抓握或張開,常會看到寶寶手指成鷹爪狀無法握物。 3.全臂型:主要影響全部的臂神經,造成整個上肢無法活動,呈現軟癱、懸掛的姿勢,是相對預後較差的類型。 此外,由於孩子出生時即有肌力受損,因此在成長的過程中,可能也會伴隨一些動作問題,比如 產生不正確的習慣性動作、習慣不使用患側,或是兩側上下肢會有不對稱姿勢 ,簡單 來說,當孩子有臂神經叢損傷時,因為該側手臂不容易做出動作,感覺也較不靈敏,寶寶常會忽視了自己的患側手,久而久之,兩側動作發展的程度差距就會越發明顯,不僅如此, 有些孩子甚至因此可能會有不同程度的肩關節脫位或變形,以及關節活動受限。 該怎麼給予孩子協助呢? 當家中的寶貝有臂神經叢損傷,相信聰明的家長們都會適時尋求專業人員的協助!在寶寶出生後的 三到六個月 會以保守治療為主,比如復健治療,而早期且持續的治療,是避免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