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樹在生長的過程中,樹幹旁都會需要架著架子,好讓樹幹可以順順的長「正」,至少不會因為越來越歪而倒掉。而在人類上,有些先天性疾病的嬰兒在成長的過程中,容易會有不正常的肌肉張力,這時我們就可以利用擺位的技巧,協助嬰兒們乖乖長大;而在一些像是中風或是一些神經系統疾病的成年人,對於控制自己的身體是非常艱難的一件事情,這時候藉由靜態姿勢的擺位,就可以讓個案維持在相對正中的姿勢,避免更多關節變形或是肌肉癴縮。
坐姿擺位
發展過程中嬰兒從趴著抬頭開始有了對抗重力的動作從翻身→坐起→站立,一步一步的肌肉骨骼因為抗重力以及其他活動動機而慢慢發展起來。神經系統的成熟,骨骼肌肉的健全,讓我們可以控制自己的肌肉來維持自己身體想擺的位置,也就是我們所謂的「姿勢」。
擺位就是協助維持姿勢,盡可能達到3S,穩定(Stable)、支撐(Support)、對稱(symmetric)。維持姿勢聽起來不是一件困難的事,但對腦性麻痺、中風等等神經肌肉系統出現問題的患者來說其實無比困難。
今天來討論日常生活較常見,使用最多的功能性姿勢,坐姿擺位的基本重點
1.
由骨盆開始:
畢竟坐姿的地基就是骨盆,好比蓋房子的地基,以及樹木的樹幹。骨盆正了,再擺軀幹,最後擺頭,近端穩定遠端肢體才能產生動作,這也是為什麼最近核心運動如此受到重視。
畢竟坐姿的地基就是骨盆,好比蓋房子的地基,以及樹木的樹幹。骨盆正了,再擺軀幹,最後擺頭,近端穩定遠端肢體才能產生動作,這也是為什麼最近核心運動如此受到重視。
2.
HoSoPoA (Head over shoulder
over pelvis over axis):
頭墊基於肩膀墊基於骨盆墊基於輪椅後輪軸心,更細一點可以說耳朵、肩膀、大轉子(大腿外側最上方最突的那個骨突出)在同一條線上,與地面垂直,但對一個需要擺位的個案,或是關節已經變形的個案來說,擺成完全正的機會很低,HoSoPoA只是目標。
頭墊基於肩膀墊基於骨盆墊基於輪椅後輪軸心,更細一點可以說耳朵、肩膀、大轉子(大腿外側最上方最突的那個骨突出)在同一條線上,與地面垂直,但對一個需要擺位的個案,或是關節已經變形的個案來說,擺成完全正的機會很低,HoSoPoA只是目標。
→經過治療師評估,若變形已經完全僵硬了,原則就是支撐就好,若是肌肉無力造成的變形,靠著擺位將身體擺到最接近正的姿勢,避免脊椎歪到壓迫內臟產生生理上的影響。
3.
骨盆正:
骨盆後傾的後果請詳閱~點我複習~
4. 肩膀平:
脊椎側彎是我們最常見的脊椎變形,大多數人可能知道脊椎側彎分C型與S型,其實…沒有那麼單純,脊椎側彎通常伴隨著旋轉及駝背,三個軸向的變形,在骨盆穩定後,靠著背靠、側支撐、胸帶等等的擺位系統協助支撐擺位。
5.
頭要正:
頭部控制其實非常困難,原因是一顆頭的重量大約一顆保齡球的重量,約六、七公斤,也有人說大約是體重的十分之一。而這顆保齡球只被脆弱的頸椎撐著,依靠頸部的小肌肉與韌帶連接來維持頭的位置跟動作。況且,頭部控制不是控制頭顱,而是控制頸椎,偏偏頸椎附近除了重要的神經血管外還有氣管、頸動脈竇等等重要的生理結構。很多時候使用輪椅空中傾倒的功能,直接讓重力幫忙擺位,當然也有高階輔具可以直接固定脖子跟頭部的相對位置,但今天不多做介紹。
頭正是我們擺位的最終目的,讓眼睛接收到的訊息是正確的,讓社交是不受限制的…等等因素,因此我們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下肢可能是歪的,坐的位置可能不會在坐墊的正中間,但是會盡量讓頭部在正中的位置為優先選擇。
*額外補充:張力這件事很奇妙,當中樞神經(腦或脊髓)受傷,身體一處受到刺激,全身都有可能因為張力的影響而歪掉。透過一步一步的擺位,減少不必要的刺激。因此也有很多時候會先將踝足矯具穿上再進行擺位,避免踝關節產生的張力,導致擺位連怎麼開始都毫無頭緒。
*額外補充:張力這件事很奇妙,當中樞神經(腦或脊髓)受傷,身體一處受到刺激,全身都有可能因為張力的影響而歪掉。透過一步一步的擺位,減少不必要的刺激。因此也有很多時候會先將踝足矯具穿上再進行擺位,避免踝關節產生的張力,導致擺位連怎麼開始都毫無頭緒。
綜合以上統整,好的擺位可以降低張力、增加生活功能性、維持姿勢的耐受度、使骨骼肌肉排列生長正常、促進身體機能運作。
還有一點擺位需要特別特別注意的,也是非常多人會犯錯的,擺位是協助維持姿勢,而不是治療。秉持著讓個案坐的舒適且安全的精神,而不是想要特別去矯正歪斜的身體,讓個案時時刻刻都像在拉筋一樣承受著痛苦,才能達到擺位最好的效益。
By RJ編
By RJ編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