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板滾球(BOCCIA)
不知道大家是否有聽過馬斯洛金字塔?
不管哪裡的治療師都是以金字塔的頂端為目標,大多在醫院或診所穿著白袍的治療師著手執行著第一層的生理需求,解決身體不適的問題,這是很重要的一塊,因為只有滿足了才有機會慢慢往上爬。
要真正走到最頂端的自我實現的過程,所需的時間、個案的動力、其他專業的介入、社會的制度帶來的變數,許多時候不是那麼順利。
但也是在經過各個專業人員的努力,脫下白袍的物理治療今天才能帶大家走出醫療院所,進到失能者的競技—地板滾球 的世界,並了解治療師在參與個案的自我實現中所扮演的角色。
簡介
地板滾球起源是古希臘的一種投擲石頭的遊戲,經過修正後,成為一種使用極少的肢體動作,卻需要運用策略和技巧的活動。1984年列入殘障奧運的比賽項目之一。(截錄自 台灣地板滾球運動聯盟官方網站)
對象及分級重點
- 比賽的選手們必須是腦性麻痺、外傷性腦傷、中風或非進行性腦傷及肌肉萎縮等醫學診斷,並且同時為重度運動功能障礙的輪椅使用者。
- 正式參賽選手需依據BISFed體位分級團隊,經由專業的體位分級師分級BC1~5。(詳情可參閱Boccia Classification Rules)
- 其中 BC1、BC3、BC4(以腳出球者) 可由一名運動助理員(簡稱助理員或助手)陪同上場協助搓球、傳球或調整穩定輪椅。
- 在其中 BC3 投擲方式是以軌道及身體所延伸的輔具,如頭杖、嘴杖或手杖出球。
- 推廣組或休閒組則適合一般身心障礙者、年長者、兒童參與。
BC3助理員不能回頭觀看比賽局勢,只能協助選手搓球、傳球、調整位置
規則
一隊各六顆色球,發球隊多一顆白球。
擲銅板,由贏的一方選擇色球。
由紅隊先投擲白色目標球,白色目標球必須超越 "V" 線才為發球成功。
由紅隊投擲第一顆紅色球。
藍隊投擲第一顆藍色球。
由距離白色目標球較遠的那一隊繼續投擲。
所有色球投擲完畢,則一局結束。
計分:由最接近白色目標球的那一隊獲勝,每一個比對方更接近目標球的色球都算一分。(例如:紅隊獲勝,則比最接近目標球的藍球近的紅球皆算分。)
一場比賽結束(個人賽及雙人賽四局,團體賽六局),每局得分累積起來總分較高的一隊獲勝。
1顆紅球離白球最近,此局紅球1分
牛刀小試
1顆藍球貼著白球,藍球1分
台灣地板滾球聯盟 http://www.bocciataiwan.org/intro_06.php
中華地板滾球協會 http://www.boccia.org.tw/boccia_database.php?act=view&id=2
但...
這跟物理治療有什麼關係呢??
訓練期
- 觀察出選手的動作模式,設計出球或瞄球的輔具跟動作,與助理員討論更有效率的協助方式。
BC3 選手是以軌道出球,每位選手的動作功能、活動度、肌肉力量、粗大或精細動作的差異性非常大,他們的出球輔具需要經過客製化的設計,不斷的觀察、嘗試與修改來增加出球的穩定度及便利性。
台灣選手持手杖擲球
嘴杖
頭杖
- 給予能提升或維持肢體動作表現的訓練,擬定計畫及策略。
選手以腳出球
- 解決選手的擺位問題,減少上場時張力或無預期動作出現的機會。
比賽期
- 助理員基本上每個人都可以當,可以是家人、看護、照服員、特教老師或是治療師。 大多為主要照顧者或教練,安置在機構的選手才比較有可能由治療師擔任助理員,在比賽期治療師就像隨隊的防護員,注意選手的身體狀況。
賽後
- 提供被動關節活動、拉筋、放鬆等治療手法協助選手解決比賽後的不適。
以上為治療師在地板滾球中的角色。專職或是相關的教練、裁判等等仍是以特教老師、選手及家屬為大宗,知道這項運動的治療師仍佔少數。
除了介紹給各位粉絲們了解,順便推廣台灣的地板滾球運動,在這裡可以看到身障者很真實的自我實現。而協助他們達到這個自我實現不也正是治療師們的自我實現嗎?
(影音來源:中華地板滾球運動協會-地板滾球介紹(入門與規則))
我是RJ
雙手是我的武器;設計是解決問題的策略。身為物理治療師,在輔具與長照領域中,親自動手執行出所設計的策略是我的職責與專業!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