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前庭那件小事 - 疾病篇


最近有位病人,說她不明原因頭暈已經好幾年了,這期間她去看過各家醫院的神經內科、神經醫學科,都找不到一個確切的原因,各種腦部影像檢查也都沒有發現什麼明顯問題,當病人已經希望茫茫的時候,醫師卻建議他去看耳鼻喉科?! 她滿滿的問號...

「老師,為什麼醫師要我去看耳鼻喉科? 我是頭暈耶...」

這時候就要開始講述我們「前庭」這件小事了。
說前庭是小事,是因為它在解剖結構上看來真的很小,只是耳朵內部的結構,但它能影響的範圍卻不得了的大啊!甚至很多人可能想都想不到,原來自己的疾病是源自於前庭系統,現在就讓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甚麼是前庭系統?前庭出事了又會有甚麼反應呢?


前庭那件小事,那個小結構長甚麼樣子?

前庭系統是一個神經組織,由周邊神經中樞神經相連而成,當受到外界刺激時,會引發反射來調整視線及姿勢。

周身前庭神經

        主要由前庭耳蝸神經、三個半規管與耳石組成。功能主要探測頭部在空間中的相對位置與動作。
  • 半規管
          共有三個半規管,分別如圖所示有上、下、水平三種平面,就好像X、Y、Z軸一樣,每個半規管彼此相互垂直,呈三度空間方位上(前)半規管主要被矢狀面動作活化,例如點頭,下(後)半規管則是被額狀面動作活化,例如頭左右偏,最後的水平(側)半規管則是被水平面動作活化,像是頭左轉右轉。
          每個半規管內部都有淋巴液,末端膨大的地方稱為壺腹,壺腹內部有個頂帽,上面有很多毛細胞毛細胞就是產生神經衝動的來源,一旦頭部有轉動,半規管內的淋巴液就會流動並帶來一個加速度去刺激毛細胞,引發神經的反應。

圖片來源:https://www.britannica.com/science/utricle
  • 耳石
          橢圓囊及球狀囊的底部是耳石膜,類似果凍的東西(上方耳石放大圖淺藍色處),果凍上方有一些像石頭的結晶,當頭部受到一個垂直方向的線性加速度時,會刺激石頭移動,連帶影響果凍跟著一 起動,果凍內部的毛細胞此時會受到刺激產生神經衝動,這就是為什麼即使我們頭部不動,我們依然可以感受到靜止狀態下,人體相對空間位置的前庭感覺訊息,就像做自由落體時明明頭都沒動,卻依然知道自己在往下墜,是一樣的道理。
  • 前庭耳蝸神經
          半規管及耳石中的毛細胞所產的神經衝動,會經由前庭耳蝸神經(第八對腦神經-聽神經)傳導至位於腦幹的前庭核,並作出像前庭─眼球反射等神經反應。

※前庭─眼球反射:當頭部轉動時,眼球仍可以保持視線的穩定。眼球與頭部動作的配合主要是透過半規管提供動作速度的訊息,再藉由聽神經傳到腦部作出反應維持視線穩定。

中樞前庭神經

         前面所講的前庭核就是中樞前庭神經。藉由上述半規管及耳石產生的神經衝動,傳至前庭核,中樞前庭神經負責整合本體感覺、視覺以及前庭覺的訊息,再將神經衝動傳遞至其他大腦部位,提供感覺訊息、引發反射動作、甚至控制身體平衡及姿勢等等。


前面說這麼多,所以前庭系統到底負責幹嘛啊?

1. 維持視線穩定

    除了前面提到的前庭─眼球反射外,還有兩個機轉也能協助維持視線的穩定,即為平滑追蹤反射與動眼反射。兩者皆由大腦控制,當眼睛注視的目標物移動時,讓視線能準確地跟隨目標物移動,並同時保持清楚的視覺輸入,維持視線穩定,舉例來說就像你慢跑的時候仍然可以看到旁邊的美女是一樣的意思。

※平滑追蹤反射(smooth pursuit reflex):頭不動的情況下,仍可以讓眼球去追蹤想看的東西。


※動眼反射(opokinetic reflex):代償性眼球運動來達到維持穩定的物體影像。



2. 調整身體於空間的定位

    就像前面說的,耳石可以感應到線性加速度,並同時刺激你的前庭系統造成一個神經衝動之後傳回腦部,讓身體可以感受到頭部相對於整個空間下的位置在哪,當然這並不代表整個身體,畢竟前庭的反應主要還是在頭部,四肢、軀幹等則是靠前庭傳回的感覺刺激讓腦部再傳訊息至全身。

3. 控制姿勢與平衡

    前面文章就有提到,維持平衡的其中一個環節即是前庭感覺的輸入(補充:中風後的人森 -那些缺乏平衡感的日子),因頭部動作改變身體重心時,前庭反射也出來幫忙平衡,例如前庭─脊髓反射,當身體有傾斜偏移時,頭部會自然拉政回到正中位置,像是身體向右傾時頭會自然往左偏拉回直立姿勢。


4. 提供感覺訊息

    前庭覺僅是維持平衡的感覺之一,另外還有本體感覺、視覺,對於控制姿勢都相當重要,因此前庭覺同時也會提供感覺給大腦,作出感覺整合,讓人體可以更有效調節平衡。


那前庭系統出問題時,可能會有哪些症狀啊?

周邊前庭神經病變

1. 良性偶發性姿勢性眩暈

    良性偶發性姿勢性眩暈主要是因為耳石膜上面的結晶體脫落,掉入內淋巴液中,產生不正常的液體流動,並異常地活化毛細胞,造成前庭覺不當的被刺激所造成的病變。
常見的典型症狀是當病人在特定姿勢改變時,會有眩暈的情形發生,病人可能會主訴有天旋地轉、噁心想吐的感覺,或治療師可能會觀察到病人有短暫的眼球震顫,症狀可能持續數分鐘,但休息下後會明顯好轉。

2. 梅尼爾氏症

    又稱為內淋巴液水腫主要是由於內淋巴液過多或水腫,導致耳石或耳蝸內壓力不正常造成的聽力及前庭症狀發作時可能會有耳朵腫脹、聽力變差、耳鳴或眩暈、噁心想吐的問題。
症狀可能持續數分鐘到一整天,但會慢慢緩解,症狀會隨著每次發作有持續惡化的現象,發作後聽力可能越來越差(特別是對於較低沉的聲音),不過眩暈的頻率或嚴重度倒是會有改善。

3.  單側前庭功能受損
     又稱前庭神經炎一般認為可能與病毒感染有關,當然也可能有其他狀況導致單側前庭功能受損,像是受到撞擊等等
常見病人在急性期會有暈眩、想吐、無法維持平衡的狀況,不適感甚至可能嚴重到無法出門。到院檢查時也會有自發性眼球震顫的現象。
平衡能力及眩暈通常在三到七天後會有明顯改善,但若症狀持續超過兩週,則可能產生永久性的前庭功能受損。

4. 雙側前庭功能受損

    受傷後可能會有極大的平衡問題,且頭暈、視線不清楚也都可能發生。噁心、眩暈的症狀可能在雙側受損程度不同時才會出現。

中樞前庭神經病變

前庭系統功能主要在維持視線穩定、調整身體空間定位及控制姿勢與平衡一旦前庭核受損,則有可能出現頭暈目眩、眼球震顫、平衡及步行控制的問題,這些症狀都可能影響到生活功能,若無法透過藥物及時緩解,長期下來將有可能導致身體的失能。

那針對上述的這些前庭系統所導致的疾病有辦法治療嗎?
我又該怎麼知道我的暈眩是不是前庭造成的?
物理治療可以怎麼幫助我恢復?
我們之後再慢慢跟大家說明~~~敬請期待!


       大家好, 我是 #9949編

在醫療院所工作的小小物理治療師,看過太多患者及患者家屬因為對疾病不理解而感到焦慮無力,甚至選擇放棄治療!因此我希望可以透過在網路平台介紹各種神經相關疾病來衛教大家~讓大家更加了解疾病的基本知識,從而與我們物理治療師一起好好努力讓自己及家人生活得更好唷!





留言

熱門文章

腦傷大解密-物理治療的評估在幹嘛?

      腦傷大解密時間又到了!         先前的文章( 腦傷大解密 - 撞到頭這麼嚴重?! )已經解釋了許多關於腦傷的知識,包含了可能的症狀、迷思以及物理治療與腦傷的關係,而今天!則是要細說 細說 物理治療如何藉由評估得知腦傷患者的狀況 ,物理治療又該如何針對腦傷患者給予他們所需要的協助呢? 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那些關於腦傷的評估       1. 病史及醫學影像診斷 醫學影像:          通常會透過 斷層掃描 ,例如電腦斷層(CT)或磁振造影(MRI),了解腦部組織受損的位置並 結合理學檢查 找出患者的主要問題。若患者有瀰漫性腦傷( 參考:腦傷大解密 - 撞到頭這麼嚴重?! )或腦缺氧等問題,則可能在使用它類檢查,如正子攝影(PET)、功能性核磁造影(fMRI)等儀器進行檢查。針對昏迷狀態的檢查,則可使用腦波變化判斷昏迷程度,並評估預後狀況。 葛拉斯哥昏迷指數 (Glasgow Coma Scale):           用來判斷腦傷嚴重程度最普及的量表,依據眼睛(eyes, E)、肢體動作(motor, M)與語言(verbal, V)來評分,藉由圖上所示進行三種反應的評估,最後總分為三者加總,依總分可將嚴重程度分三種:輕微、中度、重度。              輕度腦傷: GCS  ≧ 13。患者可能有發生腦震盪,但創傷後失憶通常小於1小時,沒有昏迷及神經損傷,影像檢查也沒有任何發現,預後相當良好,但可能會有腦震盪症候群,意味著患者可能有嘔吐、頭暈、注意力分散或記憶力不好等情形           中度腦傷: 12 ≧  GCS  ≧9。通常創傷後失意期間介於1~24小時,但沒有昏迷現象,不過 情緒可能較容易躁動,也可能會昏睡,神經可能有永久性缺損或障礙           重度腦傷: GCS  ≦8。通常患者昏迷時間超過6小時,且預後狀況不佳,死亡率也較高 神經學檢查:           常常看到電影裡,醫師進行檢查會用光線照射眼球,確認瞳孔反射(如下圖),這也是神 經學檢查的其中一部份,另外也可以透過偵測顱內壓( 參考連結:爐內鴨顱內壓? )評估是否需引流手術、顱骨切除手術等處理,這些也會影響物理治療師在進行治療時,運動強度及姿勢擺位的選

你需要了解的身心障礙證明-幾分鐘帶你一次看懂

  身心障礙者是物理治療師常常接觸到的人群之一,身心障礙人口為總人口的5%,由先天疾病至後天創傷都有可能達到領取身心障礙證明的資格 ,在居家、長照、輔具這種需要到宅的領域更為常見。 身心障礙的小常識 1. 身心障礙者係指下列各款 身體系統構造或功能 ,有損傷或不全導致顯著偏離或喪失, 影響其活動與參與社會生活 ,經醫事、社會工作、特殊教育與職業輔導評量等相關專業人員組成之專業團隊鑑定及評估, 領有身心障礙證明者 (以下略) 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 2. 身心障礙證明就是以前所說的殘障手冊,但他們 不等於重大傷病卡,也不是診斷書喔 ! 這是許多人會搞錯的。至於他們各享有什麼意義及享有什麼資源已經涉及社工領域了,就不在這兒說了。 3. 身心障礙相關法律的發展 1970「殘障福利法」立法 ,稱呼仍然為「殘障人士」,而「福利」一詞在社會中有著一種上對下的感覺。 ↓ 1997年改名為「身心障礙者保護法」 ,「殘障」正式走入歷史, 正名為「身心障礙者」 ,並也將福利改為保護,以平輩的關係取代了上對下的關係。 ↓ 2007年再度改名「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 ,落實了整個國家公平的精神。 4. 2012 年中開始推動新制,簡單來說就是要把所有身障手冊(綠色小卡)淘汰換成身心障礙證明(粉紅色小卡), 2019年7月11 已經全部完成更新 ,至今若尚未更新,則無法擁有身心障礙者的相關權利。 如何讀懂身障證明 有許多欄位是基本資料,確認身份用,我就不多解釋,今天就先從他的背面講起 障礙類別 新制障礙類別分為八大類,此八大類來自 ICF (國際機能、失能和健康分類) 專業間可以透過這個分類了解個案目前的障礙,但詳細解釋他的判讀實在過於複雜,ICF架構就留給後面再介紹,今天就以身障手冊上比較會看到的來講解。 小提醒:ICF碼是描述此個案的受限,不是診斷的名稱喔! 類別 第一類:神經系統構造及精神、心智功能。 第二類:眼、耳及相關構造與感官功能及疼痛。 第三類:涉及聲音與言語構造及其功能。 第四類:循環、造血、免疫與呼吸系統構造及其功能。 第五類:消化、新陳代謝與內分泌系統相關構造及其功能。 第六類:泌尿與生殖系統相關構造及其功能。 第七類:神經、肌肉、骨骼之移動相關構造及其功能。 第八類:皮膚與相關構造及其功能。 【 b 1 64

肢體不協調也是一種病?小腦與協調障礙- 評估篇

  讓我們來延續上一段對話: 「欸 你家小孩是不是手腳不協調呀?」 「啊你怎麼知道我家小孩不協調? 是看到甚麼讓你有這樣的感覺啊?」        到底是甚麼原因讓我們會產生這樣的感覺,覺得自己孩子不協調?是看到了甚麼怪異舉動?確實如此!看到甚麼奇怪的地方、觀察到甚麼動作異常是我們治療師在評估協調動作時,首要先發現的部分,協調障礙在神經性疾患的人身上,從走路姿勢上就可以明顯發現與常人的不同,可能會走得歪七扭八、會走小碎步、動不動就會絆到腳跌倒。         這些是從比較大的動作上來看,那如果從小動作觀察,你可能會發現,光是對你比一個OK的手勢,對病人來說都是一個挑戰。這時候閱讀這篇文章的你可能會覺得,我又沒有鷹眼,有時候根本觀察不到太細微的東西,那我該從何得知我身邊的人有協調障礙?來來來,標準化測試扺加啦~ 首要的評估 ─ 身體功能上的損傷 協調障礙中幾個較常見的症狀,不外乎就是辯距不良、姿勢控制異常、運動失調、輪替不能等,以下會一一介紹每種症狀常見的臨床測試方法。 1. 辨距不良 手指─鼻子測試 (finger-nose test)           請病人食指指尖摸著自己鼻頭,再將手伸直往前摸到治療師手指,反覆來回進行,越快越好,看看病人可以在15秒內重複摸幾次。           若是在過程中有摸得 超過目標物的情況 (Hypermetria) ,或 不到目標物即停 (Hypometria) ,都算是 辨 距不良(Dysmetria) 的一種,都為陽性反應(positive)。 腳跟─脛骨測試 (heel on shin test)            在受測者躺著的情況下,讓受測者的腳跟,先摸到另外一隻腳的外踝,再往 上沿著小腿滑向膝蓋,重複來回,在時間內做的越快越好,看病人在15秒內可以重複來回做幾次。 若在過程中像上面的測試一樣,有超過目標物或不到目標物就停的狀況,都是屬於陽性反應(positive)。   2. 姿勢控制異常          受測者維持直立站姿的情況下,讓受測者拿著重物,維持靜態站姿平衡時,受測者如果有 姿勢性震顫 (positional tremor) 的現象出現,即為陽性反應 (positive)。 3. 運動失調     回顧一下上次的影片,從影片中可以發現,運動失調 常見走路的時候是 沒有節奏性 的,很容易用腳跟或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