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你是位肉食主義者,想必有注意過肉中的「筋」,不像單純脂肪的肥肉軟軟一塊,而是點綴穿梭在肌肉之中,有時一整塊筋就像口香糖一樣非常耐嚼,而筋膜主要組成為膠原蛋白、彈性蛋白、結締組織細胞與水分基質,這些成分賦予了筋膜多樣性的功能,我們在肉上看到的筋,就是其中的一種筋膜。
牽一髮而動全身-無所不在的筋膜
廣泛來說,身體內的結締組織就是筋膜,像是肌腱、韌帶、臟器與肌肉的外膜等等。
筋膜就像是一個3D立體的網子,覆蓋體內的各個器官與組織,佈滿我們全身上下,身體中的許多功能都跟筋膜有關:物質交換、感覺受器、支撐組織、傳遞張力...
筋膜也讓我們跳脫傳統解剖學上的一條一條肌肉、韌帶,讓我們可以更進一步了解整個人體的動作是如何運作。在更了解筋膜與動作的關係之前,就讓我們來稍微介紹筋膜的四大基本功能。
筋膜四大基本功能
根據筋膜的組成元素,以及分佈的位置,我們可以大致分為四種功能:
- 型塑:包覆、填充、保護、支撐、賦予結構形狀
- 動作:傳遞並儲存肌肉力量、抗衡阻力、伸展
- 傳遞:外界刺激與訊息的接收、並將之傳遞出去
- 供應:新陳代謝、液體運送、供應組織養分
哇!如此包山包海的筋膜組織看似甚麼都會,究竟在我們身體裡是如何跟其他組織互動,並且產生我們治療師最關心的動作呢?且聽我娓娓道來~
肌肉與筋膜-合作無間的好兄弟
過去談到人體產生動作,只知道身體裡這一塊肌肉收縮產生這些動作,像是股四頭肌用力可以讓膝蓋伸直。
但在日常生活中,只有單單幾條肌肉出力就可以完成的動作幾乎不存在,而筋膜正是幫助我們完成各種動作的小幫手之一,由包覆肌肉的它來告訴肌肉要如何收縮,再把肌肉收縮的力量傳遞出去。當然我們大腦也可以主動控制肌肉出力來完成動作,視你當下的動作需求而決定,所以肌肉可以主動收縮影響筋膜張力,而筋膜的張力也會影響肌肉收縮,兩者的關係密不可分。
你可以試試原地向上作跳躍動作,第一下慢慢蹲下來到半蹲的位置,稍微停留後用最大力氣向上跳,接著在你一落地時用最快的速度再接著往上跳第二次。
是不是感覺第一下跟第二下雖然跳躍高度沒差很多,自己出力的感覺卻大不相同呢?原因就在於第一下筋膜沒有幫助太多,主要都是大腿、臀部、小腿的肌肉出力推地往上跳,但第二下筋膜吸收落地時的衝擊並被延展,延展能引導肌肉待會要如何收縮,而筋膜吸收的衝擊會將之轉換成力量幫助肌肉收縮一起讓你飛高高~
屹立不搖卻又可以活動自如- 張力整合結構
那我們知道了肌肉與筋膜的合作產生動作,顯然「張力」占了很重要的一環,那我們身體是如何適應重力,保持身體張力不會像一攤軟泥,自由自在的在這世界上活動呢?
原來筋膜與骨骼、肌肉共同形成一個充滿張力的身體結構,撐起了我們的身體,在建築學中被稱為「張力整合模型 Tensegrity」
- 彈性結構 (像是下圖的橡皮筋,代表身體內的肌肉與筋膜)與穩定結構(像下圖的木棍,代表身體的骨骼系統)共同組成
- 彈性結構負責承受張力變化
- 穩定結構要靠彈性結構之間才有連結
- 彈性結構讓整個系統處於張力變化
簡單來說,就是同時像彈簧般具有彈性,又不失其穩固的結構,讓整個身體處於一動態張力下,正是我們能活動自如的關鍵秘密!
走路可以輕鬆走很遠,怎麼慢跑一下就氣喘吁吁?
在前面筋膜的基本功能有提到,筋膜可以像彈簧一樣儲存外力並傳遞出去,而我們身體在一良好的張力結構下,我們走路其實就只是反覆接收腳踩地的反作用力,再將這力量釋放出去讓身體持續向前進,在這情況下肌肉沒有太出力,相對節省能量,所以你可以走很遠也可以不用休息。
相對的慢跑甚至衝刺就無法單靠筋膜的功能,肌肉主動參與的比例較高,但要有一個良好的跑步動作,仍然需要健康的筋膜串聯全身,讓肌肉在對的時間做對的事,才能消耗最小能量,展現最佳運動表現。
吸收外力衝擊→轉換儲存彈力位能→釋放能量
人體的動作就是這麼簡單、複雜又美麗
|
那我們要如何照顧我們的筋膜健康?除了保持日常足夠的活動量,我們也可以進一步訓練各種筋膜的功能,不知道你有沒有聽過各種保養筋膜的方法呢?歡迎底下留言讓我知道,我們下一集將來探討關於照顧筋膜健康的迷思,敬請期待!
我是 #動次動編
一名在體育圈打滾的運動物理治療師,喜歡運動更喜歡用運動當作治療介入的手段。努力讓這社會更認識物理治療,更了解運動的好,希望大家都能一起動次動起來!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