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的《王杖詔書令》中記載著,年滿70歲的老人,朝廷都會「賜之以王杖」,王杖上面刻著班鳩的圖案,所以又稱鳩杖。老年人們拿著鳩杖,可以自由進出官府做小本生意,不用納稅,並且享有一些特權,像是侮辱拿著鳩杖的老人視同藐視皇上…
在歐洲柺杖是權力的象徵,前身就是由權杖發展而來,17世紀開始漸漸的變成流行、時尚、紳士的必備配件…
時間跳到21世紀,柺杖是隨處可見的步行輔具,主要功能不外乎協助承重與協助平衡,
意義上少了一點權力,但增加很多生活的安全性。今天就來介紹常見的步行輔具!
甚麼狀況,在甚麼時間,適合甚麼樣的步行輔具呢?
步行輔具的適用對象
1. 站姿平衡不佳
2. 下肢穩定度較差
3. 下肢肌耐力不足,無法承受全部體重,步行效率不佳者
4. 須分擔體重來減少疼痛或疾病惡化
我常常在路上看到有人拿著各式各樣的拐杖,是有什麼差逆?
每種不同拐杖都有優劣以及其特色,應要依照個案的能力與需求不同給予不同的步行輔具哦!接下來就讓我們來認識各種不同的柺杖吧!
每種不同拐杖都有優劣以及其特色,應要依照個案的能力與需求不同給予不同的步行輔具哦!接下來就讓我們來認識各種不同的柺杖吧!
單柺
又稱單點柺,單點與地面接觸,主要功能為協助平衡,協助承重能力較弱 (體重的25%以下),所以適用對象大多可以放手走,只是需要稍微扶一下協助平衡。
若是為了特定需求,像是爬山的登山杖、滑雪的雪杖,這些設計上就會與一般老人家用的不一樣,像是底部不一定有防滑膠頭、手握高度不同,且可能是單側或雙側的單點柺,同樣也是以維持平衡為主要目的。
若是為了特定需求,像是爬山的登山杖、滑雪的雪杖,這些設計上就會與一般老人家用的不一樣,像是底部不一定有防滑膠頭、手握高度不同,且可能是單側或雙側的單點柺,同樣也是以維持平衡為主要目的。
四腳柺
俗稱中風柺,適合單側偏癱患者使用,握於健側,與單柺最大的差別就是一隻腳變四隻腳囉!想當然穩定度與承重能力也大幅提升,四隻腳距離越寬(支持底面積越大)越穩,會因為材質而影響堅固程度及輕巧度。
不鏽鋼→較重但耐用 鋁合金→輕巧但不耐用
不鏽鋼→較重但耐用 鋁合金→輕巧但不耐用
那柺杖的高度是不是我用起來順手就可以呢?
調整高度也是一門學問,以下提供三種測量方法,高度算起來都差不多哦~
調整高度也是一門學問,以下提供三種測量方法,高度算起來都差不多哦~
首先先將柺杖頂點放在距離最外側腳趾頭尖端向外向前各15公分處
1. 手自然下垂,手腕離地的高度
2. 大腿外側突出的骨頭(股骨大轉子)離地的高度
3. 手肘微彎約20~30度,手掌離地的高度
這種高度是上臂肌肉最好出力的長度,當然這些都是理想參考值,若使用者有自己的習慣,則以個人習慣為優先考量。
以下則是可撐單側亦可撐雙側的柺杖種類
前臂柺
俗稱小兒麻痺柺,但當然不只有小兒麻痺在使用。
比單柺更多了一截,前臂多了一個支撐點,操作者較容易控制,支撐性也較佳
但台灣目前可能仍有一些誤解或是既定的印象,認為使用的族群大多是小兒麻痺,其實不是這樣的~單拐的使用者其實也很適合使用哦。
高度調整的部分,手肘支撐高度抓在肘下2.5公分,抓握處則與單柺相同。
腋下柺
功能與前臂柺類似,但延伸至腋下,靠著腋下夾助柺杖上半部來維持穩定,同樣也可持單側或雙側,協助承重能力佳。適合個案軀幹有較佳控制能力,至少一腳要有基礎承重能力,因此個案整體能力需要一定的程度才會建議使用。
常見打籃球腳扭傷或是單側下肢骨折的個案使用,小兒麻痺個案也有蠻多在使用腋下柺。
腋下柺的頂端距離腋下5公分(約2~3指幅),手抓握處與單柺相同。
使用時要注意不要用腋下撐住枴杖,這樣非常容易造成臂神經叢的壓迫,導致手麻之類的症狀出現。
以上為可單側或雙側使用的柺杖類型,在這裡小小的整理給大家參考
單柺
|
四腳柺
|
前臂柺
|
腋下柺
|
|
承重協助
|
★
|
★
|
★★★
|
★★★★
|
平衡協助
|
★
|
★★★
|
★
|
★
|
常見使用
|
放手可走
|
單側偏癱
|
取代單柺
下肢受傷
小兒麻痺
|
下肢受傷
小兒麻痺
|
承重:肢體承受體重的能力
接著來介紹四點雙手使用的柺杖,理論上是會比單點及兩點來的穩,但因某些有加裝輪子,所以真的比較穩嗎?其實也不一定哦,還是要經過專業評估及試用才真正知道是不是可以安全使用。
助行器
很多長輩會稱作「四腳馬仔」
支持底面積最大,穩定度最高,使用上最安全,但相對步行速度最慢,每一步皆需抬起來,重量也較單柺重。可較大量的承重及維持平衡,是在醫院內復健期間非常常見的輔具,常被治療師當作個案初期站立以及嘗試行走的好幫手哦!
高度的調整與單拐相同。
帶前輪助行器
因為助行器效率低,每一步都需抬起來、放好,才能跨步,因此出現了將前兩隻腳換為輪管。
優點是克服了需每次抬起的動作,在不失去太多穩定性下又能有效率的移動前行,非常適合要專注在練習行走的個案,也非常適合帕金森氏症初期患者,其典型症狀是起始動作困難,要他們每跨一步都要重新抬起助行器是非常不容易的,而輪管型助行器只需推行即可前進。
但這種助行器的缺點是自己需要有一定的控制能力,若無法控制身體重心向前倒,則會一直向前滑,就有跌倒的風險!即便助行器後腳可部份協助剎車,這也並不是個明智的選擇。另外,還有一個缺點是如過環境有小台階,不小心撞到,非常容易向前翻,使用上要特別的注意!
但這種助行器的缺點是自己需要有一定的控制能力,若無法控制身體重心向前倒,則會一直向前滑,就有跌倒的風險!即便助行器後腳可部份協助剎車,這也並不是個明智的選擇。另外,還有一個缺點是如過環境有小台階,不小心撞到,非常容易向前翻,使用上要特別的注意!
帶輪助步車
此種步行輔具雖然四點著地,但由於四點都是輪子,所以相對維持平衡及支撐能力都較上述兩種差。助步車一定都會有剎車,也有可以固定不動的機關。
此種則適合具有行走能力,但下肢稍微沒力以及走不遠的個案,常見於洗腎患者、正常老化下肢無力的老年人、心肺疾病患者等等。
助步車也通常都會設有座椅處,確實固定後,即可坐下稍作休息。克服了助行器的低效率,但相對提高了危險性,務必經過評估與試用,不然若狀況不符期待可能會造成極大的傷害。
此種則適合具有行走能力,但下肢稍微沒力以及走不遠的個案,常見於洗腎患者、正常老化下肢無力的老年人、心肺疾病患者等等。
助步車也通常都會設有座椅處,確實固定後,即可坐下稍作休息。克服了助行器的低效率,但相對提高了危險性,務必經過評估與試用,不然若狀況不符期待可能會造成極大的傷害。
這些只是比較常見的幾種步行輔具,當然還有像小朋友的姿勢控制型的助行器、步態訓練器等等,就不再這邊多做介紹。若是個案能力並沒有好到可以使用步行輔具,或是某些特定環境使用上有困難,那還是建議以安全為上,使用輪椅吧!
移動是人類很重要且基本的生活功能,希望這篇能讓你或你的家人更認識步行輔具,也更了解輔具專業評估與試用的重要性。
再次提醒大家「輔具沒有最好,只有最適合」
RJ編
RJ編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