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阿公阿嬤都有失智症,那我會不會也容易得?」
「醫院的失智門診都要排很久欸...有沒有什麼方式我們可以自己先評量一下?」
「我現在怎麼跟他說話,他都不見得有反應或是聽不懂,到底該怎麼跟他溝通才好...」
又回到我們關於失智症的話題了!繼上篇,我們可以了解到失智症的盛行率、種類以及最重要的—失智症的特徵有哪些,忘記的朋友歡迎延伸閱讀:失智症—不要再問我你是誰 (上),那今天我們要來分享什麼呢?大家應該都有看到上面幾個問題,我想家裡有失智症患者,或疑似是失智症患者的,應該對於上述幾個問題都會十分好奇,那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聊聊~
失智症的病理機轉
上一篇文章有提到,失智症種類百百種,其實每一種的病理機制不見得相同,研究目前發現了幾項在失智症患者常見的大腦病變。
「海馬迴受損」是大家最常聽到的,受損原因微觀來看,可能因基因突變或遺傳因素,在細胞外(extacellular)有老年斑(senile plaque)形成,老年斑由類澱粉蛋白質(amyloid deposition)沉積而成,容易聚集在腦神經元周圍,影響認知或記憶受損。
除了老年斑的發現,在研究中也有提到在細胞內(intracellular)發現有神經纖維糾結(neurofibrillary tangle),這個現象將容易導致細胞電訊號傳遞異常,並進而使神經細胞容易衰亡或功能受損,聽起來太複雜太難懂?
讓我們換句話說,海馬迴可以被想成是水庫,而神經纖維傳遞訊號可以想成是四面八方而來的水流,當今天水流被落石堵住(老年斑形成)、或水流缺水(神經糾結導致衰亡),都可能導致水庫缺水失去功能(海馬迴異常造成記憶力受損)。
失智症的那些篩檢工具
每次要看失智門診都大排長龍,輪到你評估的時候搞不好都已經惡化到下一階段了?這邊提供幾個簡易評估方式,讓大家可以先初步了解身邊的「疑似」失智症的家人是否真的有認知障礙、記憶力異常等問題。
認知篩檢量表非常多,評估工具而言,臨床上常用臨床失智評定量表(clinical dementia rating, CDR)進行評估但其題目繁多我們在這不多贅述﹑另外簡短智能測驗(MMSE-TDS)、失智症篩檢量表(SPMSQ)、迷你認知評估(Mini-Cog)、極早期失智症篩檢量表(AD-8)也都是常見篩檢量表,以下由台灣失智症協會提供極早期失智症篩檢量表(AD-8)給大家參考:
除了極早期失智症篩檢量表(AD-8),還有目前台北市政府衛生局參考的失智症篩檢量表(SPMSQ)如下圖:
這邊提醒大家!我們只是希望大家及早發現可以及早治療,延緩症狀惡化,但失智症的實際診斷還是要請專業醫師經過影像等評估過後才能確診唷!自己私下用量表評估不等於確診,也不能申請長照補助的,請大家切記!
如何與失智症患者溝通?
根據「實用圖解失智症照護指引(2009)」,在互動上可以分成兩個部分語言溝通及非語言溝通,再進行溝通之前,需要先引起病人注意,並進入病人的世界。
- 吸引病人注意
- 視:讓病人看到你,有眼神接觸
- 聽:先稱呼病人姓名,讓他知道你要跟他說話。
- 觸:待病人注意到你之後可以適時給予觸摸引起病人更深的注意,建立善意與安全感。
- 情緒:用正向的情緒面對病人,讓他知道你很高興見到他,切勿傳達負面情緒。
- 進入患者世界
- 語言與非語言溝通
- 語言溝通(6項策略)
- 先稱呼病人姓名,然後主動告知你是誰
- 「動次動,您好,我是您的治療師9949」
- 判斷活動中的關鍵字,並加以重複
- 強調活動中重點情緒字眼,並加以重複
- 正常語調、音量及說話速度
- 「柯夢波丹,天氣很冷,我們要穿溫暖的衣服,會讓你很溫暖」
- 使用非字句的聲音
- 「仙女,今天好熱唷!呼~呼~呼(用手扇扇風表現很熱)」
- 簡短句子,一次說明一個步驟
- 非語言溝通
- 先察覺自己的情緒,勿先負面情緒投射在病人身上,使病人誤解你來者不善
- 說話時須面對病人,不要走開或離開他的視線又繼續說話
- 先眼神接觸、面帶微笑同時給予病人個人空間,不要在病人未準備好時有肢體接觸
- 確定病人知道你的存在及要從事的活動再建立接觸
目前先講到互動的部分,先讓大家消化一下,下一篇我們將開始講述到物理治療的介入,環境該如何設計較適合失智症患者居住?運動是否可以延緩失智症?什麼樣的運動最適合失智症病人?還有最重要的,對待失智症病人,照護原則及資源有哪些?敬請期待!
大家好, 我是 #9949編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