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婦交戰手冊又來囉!上篇跟大家提到了跟生產相關的知識,孕產期間陪伴者的重要性、產程如何推進、生產中的激素如何影響人體以及遇到產痛時該如何調整,忘記的朋友們歡迎回顧:產婦交戰手冊—上篇,說到生產,不曉得大家有沒有聽過溫柔生產?順勢生產而不靠任何藥物或工具是怎麼做的?讓我們接著看下去~
大家所熟悉的自然產真的自然嗎?
自然產顧名思義是指在無外物干擾的情況下進行生產,正常的產程進行時,產婦會經歷規律且疼痛,不斷宮縮、子宮頸擴張的過程,寶寶會隨著每次子宮頸的擴張越來越大而下墜,下墜時又會引發催產素釋放,讓擴張逐漸加大,進而使寶寶產出,但這個過程所需的時間應人而異,通常初產婦會比起經產婦需要更多時間來演進。
一般而言,第一產程的時間越長,第二產程寶寶出來時的速度越快,因為第一產程時已先將許多組織的張力放鬆了,寶寶比較不容易卡住,若寶寶卡住了呢?特殊情況會考慮用剖腹產取出胎兒,但絕大部醫療院所不會等產婦的組織張力慢慢均勻,而且會選擇用產鉗、真空吸引來取出胎兒,因擔心生產時間過長將導致胎兒或產婦有生命危險。
有些在醫療院所生產的婦女,會被告知在第二產程時,醫生可能會先告知會在會陰剪一小角,避免胎兒出來時撕裂會陰導致更嚴重的傷口,但這樣的方式真的是順其自然的生產嗎?
這是個值得深思的問題,也是為何近年台灣開始出現「溫柔生產」這個詞,強調在專業醫療人員、助產士陪伴下,不靠剪會陰、真空吸引、產鉗等方式來達到順利生產,但胎兒卡住、會陰嚴重撕裂的風險仍存在,我們該如何預防,或者遇到時該如何調整身體去面對嗎?
想自然產卻難產?什麼原因導致的?
為什麼胎兒會卡住?為什麼會難產?
研究統計一般第一產程的時間約落在4小時38分加減80分鐘左右,而第二產程則是落在37.26分鐘加減14分鐘左右,但異常的產程在統計上比正常值多出了將近一倍的時間,特別是第二產程甚至可能高達86分鐘加減49分鐘!為何會有這樣的差異?如何預防及調整?再介入之前先來了解一下可能造成異常生產模式常見的原因吧!
生產過程與產婦及胎兒習習相關,我們可以從這方的面向來討論:
- 產婦(woman)
- 產道(passageway):在骨盆入口到出口的位置張力不均衡,導致骨盆、子宮頸無法順利擴張,胎兒被卡在了張力較高地方無法順利下降,導致第一及第二產程的時間變長。
- 宮縮力(power):把胎兒擠下來的能力不夠導致難產。主要與子宮本身的收縮力道相關,其次與胎兒下墜相關,而這些非自主控制的力量則與產婦是否攝取足夠營養、充足休息皆有關。
- 姿位(position):姿位包含了骨盆活動及下肢、上肢活動,動作會影響組織柔軟度、結構張力變化,根據研究顯示,若產婦在待產期間幾乎不活動,那產程時間可能更長或服用止痛藥的機率將更高(Gozzo., 2014)。
- 心理因素(psychological response):產婦對產痛未知的恐懼感容易刺激腎上腺素和正腎上腺素,影響肌肉作用改變正常產程的節律,且焦慮及恐懼也會產痛更加顯著。
- 胎兒(passenger )
- 胎兒位置、大小:胎頭過大或胎兒下墜時的姿勢不正,皆可能導致胎兒卡在產道下不去,造成產程時間延長,一般胎兒頭部朝下,隨著下墜會伴隨右旋動作。
物理治療如何協助自然產程推進?
前面提到許多造成難產的因素中,骨盆組織張力異常提到數次,此外胎兒的部分,或許胎兒大小或頭型無法靠物理治療調整,但胎位不正這件事,還是可以透過物理的調整上得到改善的!
針對骨盆張力不均勻的問題,物理治療可以從孕期及第一產程時介入,靠徒手調整、姿位調整來調整骨盆張力,協助每個時期胎兒移動的路上可以暢通無阻,什麼是姿位調整?徒手又要怎麼調整?
姿位調整
首先治療師會先從骨盆姿勢去觀察,看看在靜態的情況下骨盆是否有前後的傾斜、左右旋轉的偏移,下肢是否對稱等等,再來就是看動態的活動,觀察部分包括脊椎、骨盆以及下肢的動作,由此確認骨盆的活動度、週邊關節的自由度及活動範圍,再來就是重點啦!
針對活動度、自由度較不足的部分應進行一些姿位上的調整。以第一產程來說,疼痛間隔時間還較長的時候可以做會打開緊繃部分的動作,以下提供各種姿勢來舉例:
第二產程時建議使用一些可以幫助產道出口打開的動作,可參考由Penny學者設計之生產地圖(Road map of labor),藉由上面提供的各種不同姿勢,可以協助產道擴張,使產程推進讓胎兒可以更順利的出來。
徒手調整
徒手的部分主要是針對生產時的疼痛、骨盆周圍的肌肉及筋膜放鬆,以及強化骨盆活動度,對於生產疼痛的處理主要可以針對神經去進行一些放鬆,依第一產程及第二產程疼痛位置不同可做不同調整,第一產程疼痛時可從胸椎11、12節去放鬆,而第二產程時則真的腰、薦椎神經去處理效果較好。
針對骨盆及周邊的一些軟組織進行放鬆,可以使用Rebozo提出的技巧,藉由在不同姿勢下使用毛巾去做一個有節律性的擺盪及旋轉,使例如腹部及髖部的肌肉、筋膜組織放鬆,不一定要使用毛巾,治療師也透過徒手的方式,針對較緊繃的肌肉直接進行按摩處理也是可以的。
從前面我們可以知道,寶寶並不是直接往下墜,而是往下的同時結合向右旋轉的力量,讓身體的慢慢轉出來,隨著每次下墜,需要被延展的組織都不相同,依下圖所示:
相信很多人對骨盆活動不熟,看完好像還是不太懂到底該怎麼做,沒關係!至少記住幾個大原則
- 骨盆一定要保持在一個最好的活動度及自由度
- 下肢不應該是被固定的,而是可以有一些自由的活動,最好能有接地(grounding)的感覺讓力量可以更有效傳遞
- 上肢可用來協助骨盆進行活動
產婦交戰手冊告一段落,未來我們也將不定時分享與孕產婦相關的文章~有興趣的朋友們歡迎一起私訊討論唷!
大家好, 我是 #9949編
在醫療院所工作的小小物理治療師,看過太多病人及家屬因為對疾病不理解而感到焦慮無力,甚至選擇放棄治療!因此我希望可以透過在網路平台介紹各種疑難雜症~讓大家更加了解治療師可以提供的協助,從而與我們物理治療師一起好好努力讓自己及家人生活得更好唷!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