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著,跟活得有品質是兩回事。
許多輪椅操作者活得都比你我更有品質。
今天想跟各位介紹電動輪椅!適用對象在這邊就不給各位太多限制,因為只要你覺得你的腳不夠方便都可以使用。
大家不要把電動輪椅想的太有距離感,把它想像成一雙腳,甚至比我們的腳還厲害…一雙不會累的腳。雖說如此,馬達、機械、零件還是沒有所謂的感覺神經系統,可以去適應不同的環境,也因此發展出很多不同特色的電動輪椅。
一、速度及里程
沒開過電動輪椅也看過他們在路上狂飆吧?!其實也不能說狂飆,在道路交通法中,電動輪椅的所有規範都跟行人一樣,因此最高速度會被規範在10km/hr,大概是人搶黃燈過馬路的速度吧。至於里程則需考慮電池的容量,電池容量大一次可以跑更久,但相對比較重也比較貴。最基本也都會有15公里以上。
二、控制系統
電動輪椅動力來自電池的電力,至於控制的部分很像人的骨骼神經系統。上控制器(控制模組):控制訊號產生,可以是搖桿、按鍵、紅外線…(類似大腦動作設計)
↓傳送訊號至下控
下控制器(動力模組):處理器,將搖桿及所有按鍵整合並做出定義(ex: 紅色按鈕要讓輪子順時針轉,類似大腦動作處理)
↓傳送至動力裝置
動力裝置:(類似骨骼肌肉)接受處理後的資訊做出轉動或伸縮。因此電動輪椅轉彎與一般摩托車不一樣,並不是靠龍頭手動轉向,而是靠左右輪的轉動速度差來決定方向的。
*電動輪椅與電動代步車定義上的差別也是在手動轉向或是輪差轉向。
三、環境與目的
馬達馬力及安全坡度:電動輪椅均會接受測試,必須根據環境做出適當的選擇,若經常需通行斜坡或是住於半山腰的,馬達的品質及最大安全坡度是很重要的參數,未注意可能造成馬達損耗上升、爬坡困難甚至容易翻車噢。跨階與避震能力:馬路上有許多不友善的環境,小小的門檻或是高低差其實難不倒電動輪椅的,依不同種類可跨越大概3~6公分的檻,主要取決於前輪的大小,越大,跨階能力越強,但轉向越不靈活。
驅動輪的差異:電動輪椅分類主要分為前輪、中輪、後輪驅動。差別如下表。
驅動輪位置
|
前
|
中
|
後
|
迴轉半徑(如圖1)
|
中
|
小
|
大
|
循跡性
|
弱
|
中
|
強
|
靈敏度
|
強
|
中
|
弱
|
適合環境
|
室內空間
|
室外
|
*小常識:早期中輪驅動電動輪椅因為有六個輪子,在走斜坡時如果太陡容以產生架空的狀況(前輪以上斜坡,後輪仍在平地,中輪在斜角空間空轉),現在大多中輪驅動電動輪椅都有加懸吊系統,可以允許六個輪子的相對位置不在同平面,解決了中輪驅動最大的困擾。
四、人機介面-上控制器,人與電動輪椅互動的介面
型式: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搖桿,那大家是否有想過,史帝芬霍金是怎麼開電動輪椅的呢?其實除了搖桿,還可以透過紅外線、吹吸氣、壓按鍵等動作,只要是可以接收從人而來的訊號幾乎都可以當作控制器。位置:改變控制器位置的案例比比皆是,從下巴 (圖2) 到腳趾頭都可以,因此如何找到個案最有功能的肌群,且不會因為動作或驚嚇而產生張力反射,是物理治療師在這領域需要具備的能力。
圖2
控制訊號分類:分為比例式與非比例式。比例式顧名思義控制幅度越大訊號強度越強,例如搖桿推越多速度越快。非比例式控制則像按鍵,只要是訊號都是固定強度,按著就以固定速度前進。
*電動輪椅沒有專門的剎車機關,停止給訊號,動力系統斷電後自然會剎車,就是我們所說的電磁剎車。
*貼心小提醒:轉移位時記得將電動輪椅關機,避免誤觸控制器噢。
五、座椅系統與功能
座椅系統:最基本配合使用環境的空間,輪椅整體及座椅的寬度深度等等,與手動輪椅相似,這兒不多介紹。電動輪椅也有可收折式的,主要是需要上下車到定點使用時可以攜帶,但重量通常也不輕喔!另外無法收折,很大台的那種,座椅跟下面的動力系統可以獨立分開的那種,我們叫做動力底座型。功能:最常見的莫過於空中傾倒。下斜坡時,手推輪椅倒退下,避免使用者向前掉出去,那電動輪椅呢?沒錯,就是用空中傾倒後,正面下坡!其他功能如平躺解決姿勢性低血壓的問題或是休息使用、水平升降增加面對面溝通的社交機會,甚至到站立功能、爬梯功能等等。但以上有優點就有缺點,因為情況多元建議將需求告知評估人員,在由評估人員作建議,以免造成操作上的風險噢。
*描述電動輪椅種類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座椅系統、甚麼輪驅動(EX:動力底座前輪驅動電動輪椅、可收折後輪驅動電動輪椅)。
空中傾倒功能 動力底座 前輪驅動電動輪椅 |
很粗略的簡介電動輪椅,希望可以拉近大家與電動輪椅使用者的距離。因為款式實在太多,又有許多配件,建議若真的想要配置電動輪椅時,可以先把使用者的狀況、目前的生活環境、期待執行的活動清楚記錄(HAAT評估複習傳送門),尋求專業的評估與討論,才能確保安全及適用性,發揮出電動輪椅最大的功效喔!
我是RJ 雙手是我的武器;設計是解決問題的策略。身為物理治療師,在輔具與長照領域中,親自動手執行出所設計策略是我的職責與專業!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