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怪,為什麼我的孩子總是歪頭?」,當寶寶經過檢查,醫師診斷為先天肌肉性斜頸時,該怎麼辦呢?是不是因為餵奶的姿勢讓寶寶的脖子歪掉了?或是寶寶的擺位不正確才讓孩子歪頭?…相信看到孩子的頭偏一邊,甚至觸摸到心肝寶貝的脖子上有硬塊,家長們難免會有些擔心,本文將針對臨床常見的兒童骨科問題「斜頸」進行簡單的介紹。
圖片來源:https://pixabay.com/photos/baby-boy-portrait-child-cute-696979/
什麼是斜頸?
所謂的「斜頸」顧名思義就是孩子的脖子歪歪的,頭常常會偏向同一側或是轉向同一側,但又是什麼原因造成斜頸呢?這就讓我娓娓道來…
引起斜頸的成因很多,最常見的是因胸鎖乳突肌之緊縮引起的肌肉性斜頸,不過胸鎖乳突肌緊縮原因至今仍眾說紛紜,有人說是因為寶寶在子宮內姿勢不良、過度擁擠所造成,也有一說是胸鎖乳突肌肌肉生長時血管栓塞而產生緊繃,至今尚無定論。
肌肉性斜頸症主要在胸鎖乳突肌上會摸到一個堅硬、不痛的腫塊或纖維化組織,而寶寶的臉總是會偏向同側或是轉向對側,換言之,這條變硬、變短的肌肉會使頭部向患側的轉動不靈活。這樣的情形若未處理,寶寶的頭長期偏向一側,因重力關係便進而會造成顱顏面發生生長畸形,患側前額骨和對側枕骨變為扁平,患側的顏面變寬,如此臉頰的不對稱即所謂的「扁頭畸形」,不只如此,孩子長期只看向同側還會讓兩側動作發展不平均,例如其中一隻手的使用度下降、不靈活,甚至當孩子學走路時,身體會代償性提高患側肩膀,來保持眼睛水平,久而更會造成脊椎側彎。
所謂的「斜頸」顧名思義就是孩子的脖子歪歪的,頭常常會偏向同一側或是轉向同一側,但又是什麼原因造成斜頸呢?這就讓我娓娓道來…
引起斜頸的成因很多,最常見的是因胸鎖乳突肌之緊縮引起的肌肉性斜頸,不過胸鎖乳突肌緊縮原因至今仍眾說紛紜,有人說是因為寶寶在子宮內姿勢不良、過度擁擠所造成,也有一說是胸鎖乳突肌肌肉生長時血管栓塞而產生緊繃,至今尚無定論。
肌肉性斜頸症主要在胸鎖乳突肌上會摸到一個堅硬、不痛的腫塊或纖維化組織,而寶寶的臉總是會偏向同側或是轉向對側,換言之,這條變硬、變短的肌肉會使頭部向患側的轉動不靈活。這樣的情形若未處理,寶寶的頭長期偏向一側,因重力關係便進而會造成顱顏面發生生長畸形,患側前額骨和對側枕骨變為扁平,患側的顏面變寬,如此臉頰的不對稱即所謂的「扁頭畸形」,不只如此,孩子長期只看向同側還會讓兩側動作發展不平均,例如其中一隻手的使用度下降、不靈活,甚至當孩子學走路時,身體會代償性提高患側肩膀,來保持眼睛水平,久而更會造成脊椎側彎。
下圖左為寶寶的正常頭型,而圖右為扁頭畸形。
那麼我們要怎麼知道寶寶有沒有斜頸呢?除了觀察孩子平時的動作之外,也可以觸摸看看孩子兩側脖子的肌肉是否有腫塊,若擔心孩子的狀況,也可以到復健科門診做超音波檢查。
斜頸與髖關節的關聯性
根據文獻統計,大約6%先天肌肉性斜頸個案,同時會發生其它肌肉骨骼的異常,其中最常見的是先天性髖關節脫位或發育性髖臼形成不良,也就是說,疑似先天肌肉性斜頸的患兒中,髖關節發展異常的檢出率顯著高於其他頸部正常者,尤其男孩又比女孩有更高的風險,所以醫師在檢查孩子的斜頸時,也會注意是否有髖關節及其它肌肉骨骼系統的異常。若髖關節發展異常,未來對於孩子行走等活動勢必會造成不小的影響,如跛行等,故不但要注意寶寶的頭和脖子,髖關節也是很重要的。
我能給予孩子什麼協助?
復健治療的目的可想而知,就是要改善肌肉的緊繃、增加活動度,以及協助孩子動作發展,其中則包括姿勢擺位、被動牽拉運動和主動誘發運動,而家長在家中較容易執行的方式,建議在寶寶躺著、餵奶或遊玩時,盡量從患側提供刺激,讓寶寶盡可能轉向患側,換言之,除了注意姿勢擺位之外,就是誘發對側肌肉的主動運動。
舉例來說,如果孩子喜歡將頭轉向左側、頭側傾至右側,代表右側的肌肉較緊,所以可以將玩具放在右側或在右側陪伴孩子玩耍,引導孩子將頭主動轉向右側;當孩子學會爬時,更可以讓他趴在床上,家長從右後方拿玩具逗弄,讓他主動往右後方轉,甚至往右方繞圈爬行。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家長也可以針對患側的胸鎖乳突肌輕輕做被動牽拉運動,例如輕輕帶著孩子的頭部往對側側彎,更能達到最好的治療效果。
至於復健治療的預後,主要與個案的斜頸嚴重度、開始接受治療的年齡、時間有相關,如果是1歲前的患者,接受適當的保守療法,仍有嚴重斜頸或臉部畸形,或頸部活動度嚴重受限,則可以考慮接受手術治療,接著在術後配合頸部主動或被動運動,以維持活動度,才能避免復發。

斜頸與髖關節的關聯性
根據文獻統計,大約6%先天肌肉性斜頸個案,同時會發生其它肌肉骨骼的異常,其中最常見的是先天性髖關節脫位或發育性髖臼形成不良,也就是說,疑似先天肌肉性斜頸的患兒中,髖關節發展異常的檢出率顯著高於其他頸部正常者,尤其男孩又比女孩有更高的風險,所以醫師在檢查孩子的斜頸時,也會注意是否有髖關節及其它肌肉骨骼系統的異常。若髖關節發展異常,未來對於孩子行走等活動勢必會造成不小的影響,如跛行等,故不但要注意寶寶的頭和脖子,髖關節也是很重要的。
我能給予孩子什麼協助?
復健治療的目的可想而知,就是要改善肌肉的緊繃、增加活動度,以及協助孩子動作發展,其中則包括姿勢擺位、被動牽拉運動和主動誘發運動,而家長在家中較容易執行的方式,建議在寶寶躺著、餵奶或遊玩時,盡量從患側提供刺激,讓寶寶盡可能轉向患側,換言之,除了注意姿勢擺位之外,就是誘發對側肌肉的主動運動。
舉例來說,如果孩子喜歡將頭轉向左側、頭側傾至右側,代表右側的肌肉較緊,所以可以將玩具放在右側或在右側陪伴孩子玩耍,引導孩子將頭主動轉向右側;當孩子學會爬時,更可以讓他趴在床上,家長從右後方拿玩具逗弄,讓他主動往右後方轉,甚至往右方繞圈爬行。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家長也可以針對患側的胸鎖乳突肌輕輕做被動牽拉運動,例如輕輕帶著孩子的頭部往對側側彎,更能達到最好的治療效果。

圖片來源:https://www.healthhub.sg/
說到這邊,難道孩子的頭歪歪的就一定是肌肉性斜頸嗎?這倒不盡然,嬰幼兒頭歪一邊的原因,除了胸鎖乳突肌造成的肌肉性斜頸外,也要仔細診斷是否有其它會造成斜頸的疾病,包括先天性頸椎異常、頸椎脫位、痙孿性斜頸、斜視、頸部腫塊或感染等,所以發現孩子頭偏一邊時,別忘了求助於專業人員喔!
說到這邊,難道孩子的頭歪歪的就一定是肌肉性斜頸嗎?這倒不盡然,嬰幼兒頭歪一邊的原因,除了胸鎖乳突肌造成的肌肉性斜頸外,也要仔細診斷是否有其它會造成斜頸的疾病,包括先天性頸椎異常、頸椎脫位、痙孿性斜頸、斜視、頸部腫塊或感染等,所以發現孩子頭偏一邊時,別忘了求助於專業人員喔!
大家好我是 #仙女編
身為與孩子們共舞的物理治療師,除了當孩子王、培養娃娃兵之外,還希望透過簡單的文字讓大眾更瞭解兒童早療的內容,同時也藉由資訊的分享,使大家能深入認知物理治療能提供的各項協助!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