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家棠棠走路都會踮腳耶,將來長大,腳會不會變形?」
「老師!我的孩子常常踮腳走路,是不是有哪裡不正常?」
隨著家中寶貝的成長,孩子大約在1歲左右開始可以放手走(延伸閱讀:真的是大隻雞慢啼嗎? - 認識孩子的發展里程碑),此時,家長們最關注的問題之一,就是孩子常常踮腳尖走路,疼愛寶貝的家長們也會開始擔心孩子的腳是不是哪裡有問題或是骨骼發育不正常等,但是,踮腳尖走路真的是不正常的嗎?
圖片來源:https://www.freepik.com/free-photo/
孩子的步態發展
首先,我們會需要了解孩子的步態究竟是怎麼發展的呢? 可以簡單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學會走路前:
通常在走路之前,寶貝會先學會獨立坐姿、用手和膝蓋爬行、扶著家具行走等,當然,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個體,所以有些孩子可能會跳過某些階段(延伸閱讀:你的寶寶越級了嗎?爬爬很重要?),然而,它們其實都是重要的粗大動作發展里程碑,用以建立強壯肌肉,並為開始行走做準備。
12~14個月的寶寶:
通常,孩子在 12-14 個月之間開始獨立行走,由於才剛學會走路不久,除了走路時兩腳會開開的,可能也會有點外八的樣子,此外,起步時還會跨出又小又快的步伐喔!而此時他們會需要高舉手臂保持平衡,雙手還沒辦法隨著步伐規律擺動,看來就會有些搖搖晃晃、不穩定。這個時候,孩子容易不自覺踮起腳尖,因為當腳尖踮起,小腿的肌肉會出力收縮,這時孩子就會感覺自己走路的力量增加了,因此,這個時期最相對容易出現踮腳尖走路的狀況。
不過,通常這個現象只會持續幾個月喔!根據研究指出,15-18個月的孩子走路時會開始有雙手前後擺動,同時也會慢慢開始發展「腳跟著地」的動作。
圖片來源:https://www.freepik.com/free-photo/
2歲的孩子:
直到2歲時,大約會有75%可以發展出較成熟的腳跟著地走路方式,到這個時候,踮腳尖走路的現象通常會減少許多,直到3歲,孩子的步態便會逐漸接近於較為成熟的型態。
不過,一直到了2歲,還是有少部分的孩子是用前腳的力量,再加上肚子前凸、屁股後翹的方式,也就是前足加上骨盆前傾的姿勢來行走。在這種行走的方式下,若是孩子加快走路的速度、雙手擺動的幅度不足或雙腳打開的寬度不夠,就會造成走路時的穩定度下降,可能反而讓踮腳尖的情況看起來更明顯。
3歲的孩子:
到 3 歲時,大多數孩子的肌肉力量、直立姿勢的穩定度和肢體協調能力已經發展到可以進行腳後跟著地,並開始使用腳趾推進,這便與成人的步態模式較為接近、相似,隨著他們的肌肉和骨骼成熟以及他們的神經系統繼續發育,孩子的行走能力將會提高。然而在這個時期,有些爸爸、媽媽可能會發現,家中孩子的膝蓋會有互相靠近、X型腿的狀況,主要是因為膝關節的骨骼在成長時,內外側的不對稱而造成的喔!(延伸閱讀:老師,我的孩子是不是腳有問題?)當孩子逐漸成長,X型腿的狀況也會逐漸下降。
那什麼時候我需要更進一步評估?
總結來說,孩子3歲前走路會踮腳尖,只要沒有腦部損傷或骨骼畸形等疾病或其他損傷,聰明的家長通常不需要過於擔心喔!腳趾走路是一種常見的不成熟步態,尤其是在剛開始走路的幼兒中可見,在大多數情況下,這將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修正,但是,正常行走一段時間後,突然開始用腳趾走路的孩子或小腿特別緊繃的兒童,都應由專業人員進行評估,若有其他疑慮,當然也歡迎爸爸、媽媽們尋求醫療人員的協助喔!
圖片來源:https://epidemicanswers.org/symptoms_and_diagnoses/toe-walking/
大家好我是 #仙女編
身為與孩子們共舞的物理治療師,除了當孩子王、培養娃娃兵之外,還希望透過簡單的文字讓大眾更瞭解兒童早療的內容,同時也藉由資訊的分享,使大家能深入認知物理治療能提供的各項協助!
留言
張貼留言